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一、考点突破1.掌握北半球冬、夏季的六个高低气压中心的名称及位置。2.理解这些高低气压中心的成因。3.理解东亚、南亚季风气候的成因。二、重难点提示重点:1.高低气压中心的成因。2.东亚、南亚季风气候的成因。难点:东亚、南亚季风气候的成因。一、大气活动中心(一)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陆地热容量小,海洋热容量大,相同的太阳辐射使陆地气温变化大,海洋气温变化小,并由此引起气压中心的变化,具体变化如下: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7月(夏季代表)1月(冬季代表)陆地(热容量小)气温高(升温快)低(降温快)气压低高海洋气温低(升温慢)高(降温慢)(热容量大)气压高低(二)全球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分布及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会影响到海陆气压的分布,从而破坏气压带的带状分布。尤其是北半球的陆地比重相对较大,对气压带的影响更为明显。北半球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北半球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重要提示】北半球大陆面积广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故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特别是中高纬度陆地面积很少,物理性质均一,故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二、季风环流(1)概念: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现象称为季风。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2)季风环流的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分布导致的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季风环流形成的重要因素。海陆气温差异海陆气压差异季风风向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陆地气压低,海洋气压高由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陆地气压高,海洋气压低由陆地吹向海洋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成因冬季风夏季风冬夏季风比较分布地区源地风向性质源地风向性质东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伯利亚、蒙古西北风寒冷干燥副热带太平洋东南风温暖湿润冬季风强于夏季风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半岛南亚季风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西伯利亚、蒙古东北风低温干燥赤道附近的印度洋西南风温暖湿润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等地区【随堂练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以()A.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B.夏季陆地气压比海洋高C.中纬度大陆西岸往往形成季风气候D.沿海盛夏的海陆风,夜晚由陆地吹向海洋,白天由海洋吹向陆地答案:D思路分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陆地温度低于海洋;夏季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陆地温度高于海洋;中纬度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往往形成季风气候;沿海盛夏,白天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吹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形成高压,吹陆风。例题1(陕西调研)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回答(1)~(2)题。(1)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A.①②B.②⑤C.③⑤D.③⑥(2)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A.甲B.乙C.丙D.丁思路分析:第(1)题,③是澳大利亚北部的西北风,是由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左偏转形成的;⑤是南亚夏季的西南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右偏转形成的。第(2)题,1月份,北半球陆地上形成冷高压(甲),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南半球陆地上形成热低压(乙),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7月份,北半球陆地上形成热低压(丙),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故甲、乙、丙与原气压带都不相同;丁处形成高压,与原副热带高气压带特点相似。答案:(1)C(2)D例题2(广东高考)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思路分析:M处为低压中心,可知为北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