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程标准要求重点问题聚焦核心素养体现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1.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2.气压带、风带的性质。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性质,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2.地理实践力: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1.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2)形成(3)意义:影响全球的天气和气候。2.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三圈环流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七个气压带(2)六个风带(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①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②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一、判断题1.气温高的地区形成低气压带,气温低的地区形成高气压带。()2.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3.信风带控制的地区一定多晴朗天气,西风带控制的地区一定多阴雨天气。()4.气压带、风带在冬季向南移,夏季向北移。()5.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西风带风向相反。()答案:1.×2.√3.×4.×5.√二、选择题6.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B.大气环流是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C.大气环流是大气中常见的无规律的运动形式D.大气环流只对全球的热量有调节作用答案:B(2019·天津南开区重点中学期末)下图为全球性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关于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判断正确的是()A.a为东北信风带B.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c为东南信风带D.d为极地东风带8.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空气受热膨胀形成的B.极地高气压带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C.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60°相遇D.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固定不变解析:第7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为东南信风带,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为西风带,d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第8题,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盛行西风被抬升,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答案:7.B8.B(2019·哈尔滨期末)读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回答9~10题。9.图中气压带代表()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10.关于图中气压带、风带的说法,叙述正确的是()A.受该气压带影响的地区多上升气流B.图中气压带、风带位于北半球C.受风带2影响的地区温和湿润D.风带1为极地东风带,降水较少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气压带两侧的风向南北两侧吹,说明该气压带为高气压带,排除A、B选项;该气压带两侧都有风带且风向不同,排除C选项,故D选项正确。第10题,从图中可以判断出,该地区位于南半球,风带1为东南信风带,风带2为中纬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受盛行西风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答案:9.D10.C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季节移动阅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图1)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探究下列问题。(1)全球低气压带和高气压带各有哪几个?哪些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哪些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2)归纳气压带位置与0°、30°、60°、90°纬线的位置关系。(3)归纳气压带的分布规律。(4)哪些纬度位置多雨?为什么?(5)确定各风带的风向,填在下表中,并分析风带风向的特点。风带风向北半球南半球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6)全球气压带、风带随着季节变化,其分布有什么变化规律?提示:(1)低气压带有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高气压带有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其中赤道低气压带是由于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是纬度高,太阳辐射弱,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属于热力原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属于动力原因。(2)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0°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在30°纬线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在60°纬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