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植被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2.分类(1)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2)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3.植被与环境(1)植被对环境有改造作用植被生长过程中,能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2)环境影响植被的分布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区,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3)植被对环境有指示作用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反过来,它对环境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二、森林1.热带雨林(1)分布地区: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2)气候特征:终年高温、降水丰沛。(3)生态特征①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②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③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④各月都有花开,有茎花、板根等现象。2.常绿阔叶林(1)分布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2)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3)生态特征①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②垂直结构较简单。③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④没有板根和茎花现象。3.落叶阔叶林(夏绿林)(1)分布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2)气候特征: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降水适宜。(3)生态特征①乔木叶片宽阔。②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4.亚寒带针叶林(1)分布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2)气候特征: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3)生态特征①树种以松、杉类植物为主。②树叶短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三、草原与荒漠1.草原——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的地区(1)热带草原①分布地区: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②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③生态特征a.湿季:降水丰沛,草原葱绿。b.干季:降水稀少,草类枯黄。c.散生着乔木或灌木。(2)温带草原①分布地区:温带大陆内部。②气候特征: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干燥。③生态特征: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偶见矮小的灌木。2.荒漠植被——水分条件更差(1)分布地区:从热带至温带,气候干旱地区。(2)生态特征: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一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一、判断题1.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2.森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3.常绿阔叶林具有茎花和板根现象。()4.温带草原植被高度较低,也会见到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5.荒漠植物以旱生灌木为主,具有耐旱的形态和结构。()答案:1.√2.×3.×4.√5.√二、选择题6.造成森林中成层现象的因素是()A.热量B.降水C.光照D.植物种类答案:C7.下列有关热带雨林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垂直结构复杂②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③有茎花和板根现象④乔木多革质叶片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B8.下列关于落叶阔叶林的叙述,错误的是()A.乔木叶片宽阔B.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C.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D.温暖生长季节是4-6月答案:D9.亚寒带针叶林的植被叶片为针型,其原因是()A.抗干热B.抗湿热C.抗寒旱D.抗冷湿答案:C10.热带草原的景观季节变化明显,其主要原因是()A.气温的季节变化B.降水的季节变化C.光照的季节变化D.植被的生长习性答案:B植被与环境【情景导入诱思】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骆驼刺的景观图。材料二高山山顶上的旗形树。(1)据图描述骆驼刺的特征,并说明它与环境之间的关系。(2)分析旗形树的成因。提示:(1)地上部分小,叶子退化为刺,根系很发达。地上部分小,叶子退化为刺可减少水分蒸腾;根系发达,能从很深很广的地下吸收水分。(2)受盛行风的影响,树在迎风坡生长受到抑制,背风坡生长旺盛。【核心考点突破】植物与环境影响因素植物形态或分布指示作用热量水平分布: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林→温带落叶阔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