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背景(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加剧了中国的社会矛盾。(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与盘剥。(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4)洪秀全受西方基督教的影响,创立“拜上帝会”组织。2.兴起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国号“太平天国”,洪秀全称“天王”。3.发展(1)永安建制①概况:1851年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后,分封诸王,由东王节制诸王。②意义: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2)定都天京①背景:从永安突围后北上进入湖南,1853年攻克武汉三镇,占领南京。②概况:1853年3月,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③意义: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4.全盛(1)北伐: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北方的统治。(2)西征:为太平天国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地和物质基础。(3)天京突围:打垮了清军江北、江南大营,巩固了天京。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知识点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1)中心:解决土地问题。(2)原则①“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②“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3)内容①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②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③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4)目的:试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理想社会。(5)评价①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②空想性:其平分土地的办法,并不切合实际,其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2.《资政新篇》(1)目的:振兴太平天国。(2)内容①政治上: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②经济上: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③外交上: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④文教上: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3)特点: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4)评价①进步意义: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②历史局限性: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真正推行。《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在追求社会发展的问题上,并不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关系,前者追求平均的理想社会,后者是发展资本主义,二者设想的社会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知识点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1.天京事变(1)原因: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的争权夺利,破坏了团结和谐局面。(2)经过①1856年8月,韦昌辉杀死杨秀清及其家属,继而被处死。②石达开遭洪秀全猜忌,率军出走。(3)影响: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2.天京陷落(1)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开始同清政府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2)表现:1864年6月,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3.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同时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4.教训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标志其达到全盛时期。(×)2.《天朝田亩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资政新篇》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潮流,成为太平天国科学的革命纲领。(×)4.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主题一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天朝田亩制度》材料二: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