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课时)[学习目标]考试内容考核要求新民主主义革命(二)(1)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b(2)红军长征及其意义b(3)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b(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c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1.背景(1)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2.开辟: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3.根据地斗争反“围剿”斗争:从1930年到1933年,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前四次“围剿”。4.长征(1)原因:由于执行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经过:1934年10月,被迫长征;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3)结果: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4)意义:长征胜利结束,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大批骨干。[误区警示]工农武装割据,不是军阀割据,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工农武装割据是工农民主政权,代表人民大众的利益。军阀割据是封建军事政权,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代表。[思维点拨]遵义会议集中解决军事问题、组织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既从军事、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又避免了党内分裂,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已从幼稚走向成熟。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全面抗战的胜利:1937~1945年,全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2.解放战争的胜利(1)内战爆发: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2)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3)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4)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标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意义:①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关键点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有:两党的性质(两党阶级性质的不同是国共关系由矛盾斗争到分裂的根本原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主题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探究点1工农武装割据史料南昌起义八七会议会址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思考结合教材及以上图片,分析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是怎样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答案(1)国民革命的惨痛教训告诉共产党,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要有自己的革命武装。(2)中共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3)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工农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究点2遵义会议史料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云消雾散霞光闪,捧出红日照山川。毛泽东,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遵义城头霞光闪》思考(1)史料中“云消雾散”指什么?毛泽东成为“舵手”指什么?“拨正船头,胜利向前”又指什么?(2)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答案(1)纠正错误的军事路线。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2)①遵义会议在没有共产国际干预的情况下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问题,并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所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全面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1)从背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