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素养评价十五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合格性考试】(选择题每小题4分,非选择题20分,共60分)1.有人说:布尔什维主义和布尔什维克党的产生,标志着与西欧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出现。这种“新型”主要是指()A.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B.以暴力革命为斗争手段C.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指导D.以列宁为首的坚强领导【解析】选A。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含义,是在帝国主义时代,仍然坚持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无产阶级专政,故选A。在这里暴力革命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手段,以列宁为首的坚强领导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组织保障,排除B、D;C明显与题干不符。2.“冬宫、大本营和邻近的各点已经包围起来……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转到了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手里。”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A.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B.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宣告苏俄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解析】选D。“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转到了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手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故D与题意相符;A是二月革命的成果,排除;B是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排除;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开始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C错误。3.列宁在评价十月革命时说:“犹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耀着将来的新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去的残物”仅指封建残余B.“过去的残物”仅指资产阶级政权C.“新途径”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D.“新途径”指的是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解析】选C。“过去的残物”指封建残余和资产阶级政权,故A、B错误;“新途径”是指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故C正确,D错误。4.“3月8日到12日,彼得格勒城的妇女们上街游行,要求政府解决面包短缺的危机。失业的工人,缺粮、断饷的逃兵与贫穷的农民趁机加入……”该事件使俄国()A.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C.签订了退出战争的和约D.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3月8日到12日”“上街游行”“要求政府解决面包短缺的危机”的信息判断此事件是二月革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故B正确。5.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的这一主张()A.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直接导致十月革命的发生C.违背了无产阶级革命原则D.指明了革命的方向和策略【解析】选D。根据材料“1917年4月”“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四月提纲》指明了革命的方向和策略,故D正确。6.列宁认识到:“在经济战线上……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比高尔察克、邓尼金或皮尔苏茨基使我们遭到的任何一次失败都要严重得多,重大得多,危险得多。”导致了这次“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运动D.粮食税的征收【解析】选A。三年国内战争时期过去后,苏俄仍然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俄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故A正确。7.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为应对这些问题,苏俄政府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苏联模式D.农业集体化【解析】选B。由材料关键信息“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可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根据所学知识,为应对这些问题,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应对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故B正确。8.20世纪20年代,有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这主要体现了()A.十月革命胜利的作用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C.新经济政策的作用D.苏联模式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