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从《诗经》到唐诗1.《诗经》(1)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2)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3)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4)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2.楚辞(1)创始者:屈原。(2)特点: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3)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离骚》。3.汉赋(1)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2)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4.唐诗(1)繁荣原因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②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2)概况思考探究《诗经》和楚辞艺术特点上的不同(1)句式上,《诗经》是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楚辞较为灵活。(2)语言上,《诗经》丰富多彩,章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楚辞句中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句末常带“兮”字,节奏和韵律独具特色。(3)创作风格上,《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楚辞则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知识点拨唐诗繁荣的原因(1)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2)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3)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4)中唐以后,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提供了另一种社会基础。二、宋词和元曲1.宋词(1)繁荣原因①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②市民数量的增加,市井生活的需要。(2)演变①唐代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词。②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3)特点: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能够歌唱。(4)代表人物: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2.元曲(1)形成: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元代,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2)特点:元曲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3)代表: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知识点拨诗、词、曲的区别(1)诗:主要是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2)词: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3)曲: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三、明清小说1.兴起:□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2.发展:唐朝的短篇小说传奇和宋朝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新阶段。3.繁荣(1)背景: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②经济领域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③□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2)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3)代表作品:①四大名著: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②其他: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名师点拨明清小说的新内容明清小说注重对商人的描绘(第一次歌颂商人);反封建、反礼教,追求个性自由解放。思考探究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1)发展趋势:逐渐平民化、大众化、通俗化。①体裁: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②语言: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口语使用。(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主题一\s\up7(古代中国的文学体裁及特点)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出自《诗经·硕鼠》二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历代词话》卷五《宋二》探究:(1)史料一反映《诗经》怎样的艺术风格?(2)史料二中,宋词出现哪两派?试比较两派的主要差异。答案(1)“风”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2)派别:豪放派和婉约派。差异:豪放派风格豪放,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