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城乡建设局关于对各区2021年度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城乡建设局•【公布日期】2022.03.04•【字号】•【施行日期】2022.03.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武汉市城乡建设局关于对各区2021年度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通报各区(开发区)建设局:根据省、市下达的2021年度建筑节能与绿色建设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市城建局对各区建设部门报送的年度工作完成情况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汇总,并结合日常工作实际进行了综合测评,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基本情况2021年,各区建设部门高度重视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以及预拌混凝土(砂浆)方面的推广运用和日常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了各项目标任务,确保了全市目标任务超额完成。市城建局按省、市下达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经综合分析和测评,其中蔡甸区、武昌区、东西湖区、东湖高新区、江夏区、江汉区、新洲区、经开区8个区超额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整体完成情况全市靠前。(各区目标完成情况详见附件)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一)发展装配式建筑。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建筑面积1208万平方米,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7%。东湖高新区、东西湖区、蔡甸区、江夏区完成情况较好;黄陂区、硚口区、青山区、汉阳区、经开区未完成目标任务。全市共确定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29个(其中省级9个、市级20个)。蔡甸区、经开区、武昌区、东湖高新区、汉阳区完成情况较好;江汉区、新洲区、黄陂区无示范项目。(二)新建建筑节能。严格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100%;全市新增建筑节能设计审查项目1548个,建筑面积3004.54万平方米;全市新增节能分部工程竣工项目2909个,面积3105.21万平方米。各区均能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设计和竣工验收阶段标准执行率100%。(三)绿色建筑发展。全市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100%;竣工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96.85%。洪山区、青山区、东西湖区、东湖高新区、经开区、蔡甸区、黄陂区通过设计审查绿色建筑比例高。全市获得绿色建筑星级设计标识69个(其中高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项目数44个)。蔡甸区、东湖高新区、青山区获得星级标识数量多。(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全市竣工可再生能源建筑面积1002.78万平方米,完成目标的167.13%。青山区、新洲区、黄陂区应用率比例高。(五)“禁实”、“禁现”、“推散”及绿色建材工作。全市预拌混凝土供应量为4610.32万立方米,预拌混凝土使用率100%;预拌砂浆生产供应量为233.05万吨,应用率99%;散装水泥累计供应量为790.72万吨,散装水泥应用率82.69%;全市在建工程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率100%;新增绿色建材星级评价标识7个。(六)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全市既有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面积为374.84万平方米,完成年度目标的535.48%。江汉区、汉阳区、青山区、洪山区、经开区、江夏区、新洲区均超额完成;东湖高新区、黄陂区未完成目标任务。(七)新增建筑节能能力。全市新增建筑节能能力达到47.16万吨标准煤,完成年度目标的147.38%。三、主要做法和特点(一)推进目标分解,落实工作措施。各区认真谋划各项节能任务,统筹安排、分工明确、责任清晰。江夏区、新洲区、蔡甸区加强顶层设计,成立多部门协调的工作领导小组,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东湖高新区、武昌区、江汉区、东西湖区结合区域发展特点,在某一单项节能工作抓实、抓细、抓发展。(二)严格监管体系,提高行业水平。各区不断完善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监管体系,通过开展日常监管、不定期抽查和专项检查多种方式并存,强化执法检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立即下达整改通知书,整改完成率100%。同时,对辖区内预拌混凝土生产站点开展全面综合检查,针对资质管理、质量行为、绿色生产、安全生产等方面认真筛查,形成问题清单并督促整改到位。(三)坚持全面发展,保质保量提升。各区结合自身特地,把控关键节点,推进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和装配式产业基地建设,全市入选省装配式建筑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