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很大变化。(2)1956年初,①基本完成,经济建设已开始。(3)为了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2.提出:②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3.内容:艺术问题上③,学术问题上④。4.特点:既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⑤的方针。5.成就(1)领域:文学艺术界硕果累累。(2)代表:老舍的⑥,郭沫若的《蔡文姬》,杨沫的《青春之歌》。(3)意义: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6.影响: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二、曲折的年代1.原因(1)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⑦的到来。(2)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是⑧问题。2.表现(1)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的批判。①小说: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②寓言诗:艾青的《蝉的歌》。③昆曲:《李慧娘》。④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2)一些作者被划为“右派”或⑨。3.影响(1)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三、文艺的春天1.原因(1)“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⑩路线。(2)党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⑪。(3)邓小平指出,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和⑫。(4)强调坚持贯彻⑬方针。(5)中共中央提出加强以“五讲”、“四美”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2.表现(1)表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⑭、⑮。(2)出现了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3)出现了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3.发展:21世纪以来,文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K知识参考答案①三大改造②1956③“百花齐放”④“百家争鸣”⑤长期性⑥《茶馆》⑦“文化大革命”⑧阶级斗争⑨“反动学术权威”⑩极“左”⑪人民生活⑫社会主义服务“⑬双百”“⑭反思文学”“⑮伤痕文学”正确认识“双百”方针1.时代背景:“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2.基本精神: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3.受挫原因:“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的影响。4.科学贯彻:如果以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学术问题、文艺问题,将学术问题、文艺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5.主要功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同党的文艺和学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以及党在科学文化领域的其他重要方针一起,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的根本保证。(2017—2018学年江苏省如皋市高二年级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A.“百花齐放”的主张B.“百家争鸣”的方针C.“拨乱反正”的观点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答案】B【名师点睛】“双百”方针是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即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科学研究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双百”方针允许和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文化形态自由发展,提倡在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提倡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学术论争;同时,文学艺术和科学工作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作为我们各项事业,包括科学和文化事业的指导。比较“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不同1.背景不同(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随着奴隶制的瓦解,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为挽回统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主张。同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