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时加餐拔高练|课后加餐练|1.没有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建立,就没有后来的英国“工业帝国”。这说明殖民帝国的建立()A.为“工业帝国”提供了政治保障B.为“工业帝国”提供市场和资金C.为“工业帝国”提供劳动力和市场D.为“工业帝国”提供技术与资金解析:选B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大国,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且广阔的殖民地刺激了英国市场不断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动力,故B项正确。2.1765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叫“珍妮机”的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后来人们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A.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B.极大地提高了纺织品的产量C.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D.宣告了工业动力时代的到来解析:选A“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中发明的第一台机器,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故选A项。3.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英国工业革命》时所作的笔记,其中内容出现了疏漏。请结合所学知识,a、b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A.冶炼业/城市化进程加快B.交通运输业/阶级产生分化C.服务业/用机器制造机器D.交通运输业/用机器制造机器解析:选D动力蒸汽机的出现带来了蒸汽机车,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故D项正确。4.“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到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反映出()A.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B.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C.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D.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解析:选A材料“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到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体现了纺织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纺织业得到发展,故选A项。5.“在17世纪,(英国)煤的运输方面的困难,曾是其作为燃料的一大缺陷,但到19世纪30年代后,煤就可以自己运输自己了。”材料现象反映()A.煤炭已成为工业主要能源B.英国急需煤炭的大量进口C.铁路是煤的主要运输方式D.近代的电力工业发展迅速解析:选C根据“到19世纪30年代后,煤就可以自己运输自己了”可知用煤来运煤,可以推测是用铁路来运输,故C项正确。6.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以下选项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A.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B.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C.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D.工业化强化了性别分工解析:选D材料主要阐述了在19世纪中期欧洲技工学校与工人学院依照学生性别与课程特点开设课程、招收学生的现象,由“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等信息可得出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强化了性别分工,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材料没有体现。7.18世纪6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的比例为1∶2;19世纪初上升为2∶3,你认为这种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A.大量吸引外来移民B.大量人口不断迁往殖民地C.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D.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布局解析:选D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使劳动力从农村涌向城市,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故选D项。8.下表罗列了1870~1900年间美、欧、亚、非四大洲的铁路长度(单位:千公里)。结合数据分析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年份欧洲美洲亚洲非洲187010593821880169175165189022433134919002844026020A.美国开始主导世界市场B.非洲尚未接触工业文明C.工业化成果在世界扩散D.铁路发展呈现均衡态势解析:选C铁路为工业文明的产物,1870~1900年欧美亚非四洲铁路里程日益增长,体现了工业成果不断在世界扩展,故C项正确;从铁路里程无法体现美国对世界市场的主导作用,A项排除;非洲铁路里程增长速度较快,尚未接触工业文明的表述明显错误,B项排除;从图表可知,四洲铁路长度发展极不均衡,D项排除。9.到19世纪蒸汽时代,资本主义取得了决定意义的胜利。其含义之一是()A.蒸汽机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B.一系列国家通过改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C.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