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1.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可采取的方法是()A.通入二氧化碳气体B.加入氢氧化钡溶液C.加入澄清石灰水D.加入稀盐酸解析除杂方法要操作简便、效果好、不带来新的杂质、保留非杂质成分。溶液中可用这样的方法:Na2CO3+H2O+CO2===2NaHCO3。答案A2.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A.Na2O与CO2B.Na2CO3与HClC.NaOH与CO2D.C与O2解析A项中反应只生成Na2CO3;B项中HCl少量,生成的是NaCl和NaHCO3,HCl过量,则生成NaCl、CO2和H2O;C项中由于CO2和NaOH的量不同可生成Na2CO3或NaHCO3,也可同时生成Na2CO3和NaHCO3、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D项中在O2充足时生成CO2,不足时生成CO。答案A3.为了验证NaHCO3固体中是否含有Na2CO3,下列实验及判断中,正确的是()A.加热,观察是否有气体放出B.溶于水后加BaCl2溶液,看有无沉淀C.溶于水后加石灰水,看有无沉淀D.取固体试样加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解析对上述物质加热有气体放出,只能证明有NaHCO3,而不能证明含有Na2CO3;NaHCO3和Na2CO3都能与石灰水反应产生沉淀,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而无法鉴别。答案B4.把一定量CO2通入含NaOH0.8g的烧碱溶液中,将产物在一定条件下蒸干后,得到Na2CO3和NaHCO3固体混合物1.37g,则通入CO2的质量是()A.0.44gB.0.88gC.0.66gD.都不是解析设得到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y,则有解得:x=0.005moly=0.01molm(CO2)=44g·mol-1×(0.005+0.01)mol=0.66g。答案C5.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的性质比较中,错误的是()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B.溶解度:Na2CO3<NaHCO3C.与盐酸反应的速率:Na2CO3<NaHCO3D.相对分子质量:Na2CO3>NaHCO3解析A项,2NaHCO3=====Na2CO3+CO2↑+H2O,而碳酸钠加热不分解,故A正确;B项,常温下相同的溶剂时,Na2CO3较NaHCO3易溶,故B错误;C项,与盐酸反应时,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先生成碳酸氢钠,则碳酸氢钠反应较快,故C正确;D项,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碳酸氢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故D正确。答案B6.少量的金属钠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最终的产物是()A.Na2CO3B.NaOHC.Na2OD.NaHCO3解析切开金属钠置于空气中,切口开始呈银白色(钠的真面目)→变暗(生成Na2O)→变白色固体(生成NaOH)→成液(NaOH潮解)→结块(吸收CO2成Na2CO3·10H2O)→最后变成Na2CO3粉(风化),有关反应如下:4Na+O2===2Na2O、Na2O+H2O===2NaOH、2NaOH+CO2===Na2CO3+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故选A。答案A7.如图所示,烧瓶内有一只活的小白鼠,U形管内装有红色水溶液,使a、b两端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a端下降,b端上升B.a端上升,b端下降C.a、b两端都下降D.a、b两端都上升解析小白鼠吸收O2,呼出CO2,呼出的CO2被NaOH固体吸收,导致压强减小,故a端上升,b端下降。答案B8.将足量CO2通入KOH和C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的体积(V)的关系正确的是()解析CO2通入KOH和C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CO2和Ca(OH)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当Ca(OH)2完全反应后,沉淀达到最大量;然后CO2与KOH溶液反应生成K2CO3,K2CO3再转化为KHCO3,在此过程中沉淀量保持不变;如果继续通入CO2,因CO2与CaCO3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故沉淀溶解,直到完全溶解,且生成沉淀消耗的CO2和溶解沉淀消耗的CO2的量相等。答案D9.(加试题)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解析A项,采用差量法,减少的质量为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由此可求出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