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三)世界多极化趋势(建议用时:35分钟)1.二战后,法国意识到“不仅要把敌人打倒,还要把他扶起来”,唯有放弃报复心态,用睦邻、平等态度构建利益共同体,仇恨才能化解。材料现象()A.促使法国加入了北约组织B.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C.缓和了法国和苏联的矛盾D.冲击了“冷战”对抗意识B[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北约组织成立的目的是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不仅要把敌人打倒,还要把他扶起来”“放弃报复”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法德关系,“用睦邻、平等态度构建利益共同体”可见法国主张与德国和解,实现欧洲的联合,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法国和苏联的关系,故C项错误;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的关键,但仍属于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联合,不能冲击“冷战”对抗意识,故D项错误。]2.1950年5月,法国外长罗伯特·舒曼提出的“舒曼计划”公诸于世,“法国政府建议把法德两国全部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共同的高级机构的管理之下,将其纳入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加入的组织之中。”其目的在于()A.顺利实施马歇尔计划B.促进法国和德国的和解C.结束德国的分裂局面D.为欧洲一体化奠定基础B[根据材料中舒曼计划的内容可知,法国政府是想设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目的是摆脱美国的控制,因此与马歇尔计划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法国政府建议把法德两国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共同的高级机构的管理之下”体现了当时法国外长的直接目的是促成法德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从而促进法德政治上的和解,故B项正确;材料时间是1950年5月,而德国统一时间是1990年,故C项错误;为欧洲一体化奠定基础应当是舒曼计划的影响并非目的,故D项错误。]3.1958年,戴高乐就任法国总统后与西德总理阿登纳举行了第一次会谈。阿登纳强调:“法国和德国必须进入一个经常对话的时代。”此后四年中,阿登纳与戴高乐之间的通信达40余次,会晤15次,总计进行了100多个小时的会谈。这一系列举动()A.推动了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B.消除了法德之间的意见分歧C.提高了法德两国的国际地位D.促进了欧洲一体化逐步发展D[材料并未显示法德政府首脑间的行动促进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A项错误;B项“消除了”说法错误,排除;通过两国政府首脑的活动并不能判断法德国际地位的提高,排除C项;法德两国的和解交流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D项正确。]4.二战前的几百年,西欧几乎是大战不出十年,小打年年有。但二战后西欧各国化干戈为玉帛。如今,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和睦相处,互利合作,已达到彼此国界形同虚设的地步。这主要得益于()A.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欧洲一体化迅速发展D.美国称霸全球战略C[资本主义阵营是美苏两极对峙的产物,故A项错误;北约是冷战时期的军事组织,不仅仅涉及西欧,故B项错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国家开始推行欧洲一体化,促进了西欧各国的联系,有利于各国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美国的称霸全球战略是对西欧的控制,不是真正推动欧洲的发展,故D项错误。]5.美国第一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说日本“这个曾是敌国的国家,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太平洋上最强大的堡垒,而且作为太平洋战争胜利的果实,是留在我们手中唯一有价值的地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A.成为美国的最大商品市场B.成为遏制苏联、中国的前哨C.为美国提供廉价劳动力D.提供反面教材,警示战争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是美苏对峙,美国“扶蒋反共”失败后,被迫扶持日本,使日本成为遏制苏联、中国的前哨。]6.“1949年2月,美国派出底特律银行董事长道奇到日本担任占领当局的最高财政顾问,对日本经济进行整顿。”这反映了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美国对日政策()A.开始压制日本经济的发展B.由压制变为扶植日本经济C.开始控制日本的金融领域D.彻底掌握了日本经济命脉B[注意时间“1949年2月”,此时国际局势骤然变化,美国和苏联已经处于“冷战”状态,中国革命迅猛发展,美国认为压制中国革命已经无能为力,在东方只能扶植日本,因此其对日本的政策由压制变为扶植。]7.1973年,某一国际组织号召其成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