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的性质训练目标1.掌握氯气的性质及其应用。2.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体会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3.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分钟)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氢气在Cl2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B.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红棕色的烟C.钠在Cl2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D.铜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答案:C解析:Cl2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能跟金属和非金属反应。A项,H2在Cl2中安静地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并有白雾生成;B项,Fe在Cl2中燃烧,产生红棕色的烟;C项,钠在Cl2中燃烧,产生白烟,故C项错误;D项,铜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2.0.9g某元素的单质与氯气反应后,质量增加3.55g,则这种元素是()A.PB.MgC.AlD.Fe答案:C解析:增加的质量就是Cl2的质量,所以0.9g这种元素的单质能与3.55gCl2反应,即0.05mol氯气。由关系式2P~3Cl2或2P~5Cl2,Mg~Cl2,2Al~3Cl2,2Fe~3Cl2可知,本题选C项。3.某化学教师为进行氯气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先用酒精灯给钠预热,钠熔成小球时,撤去酒精灯,通入氯气,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固体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目的是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D.发生的反应为2Na+Cl2=====2NaCl答案:C解析:A项,Na和Cl2发生反应生成NaCl固体,对应的现象是发出黄色火焰,有白烟(NaCl)生成;B项,Cl2有毒,为防止空气污染,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C项,钠着火燃烧产生黄色火焰。4.将一盛满Cl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当日光照射相当长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假设反应前后体系温度相同)()A.B.C.D.答案:C解析:氯气和水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当氯水受日光照射时发生反应2HClO=====2HCl+O2↑。由上述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可得关系式2Cl2~O2,由此可知产生的O2体积约为Cl2体积的。O2难溶于水,故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5.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长期放置后,颜色会逐渐褪去,最终变为无色B.长期放置的氯水也能使有色布条褪色C.长期放置的氯水中含有的H+多于新制氯水D.新制氯水中含有的阳离子只有H+答案:B解析:新制氯水的主要成分为Cl2、HClO、H+、Cl-、ClO-等。长期放置后,氯水的主要成分变为H+和Cl-等。长期放置的氯水没有漂白性。6.人们在用自来水养金鱼时,经常先将自来水日晒一段时间后再注入鱼缸,其目的是()A.利用紫外线杀死水中的细菌B.提高水温,有利于金鱼生长C.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D.促使水中的次氯酸分解答案:D解析:自来水常用Cl2消毒,Cl2与水反应生成HClO,HClO有强氧化性,它的存在对金鱼的生长有害,而HClO见光易分解,故选D项。7.制备氯水时,下列制备方法最合理的是()答案:D解析:A、B项,氯气会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C项,氯气通过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时因发生反应而被消耗;D项,氯气通入水后,再通过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使多余的氯气被吸收,不会造成大气污染,D项最合理。(35分钟)一、选择题(单选)1.按照混合物、纯净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盐酸、氯气、BaSO4、CO2、SO2B.硫酸、氨水、醋酸、乙醇、NO2C.漂白粉、胆矾、NH4Cl、CH3COOH、CO2D.干冰、氯水、HCl、HClO、CO答案:C解析:A项,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氯气是单质,是纯净物;BaSO4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CO2本身不能电离,是非电解质;SO2本身不能电离,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项,硫酸是纯净物;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醋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乙醇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NO2本身不能电离,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项,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是混合物;胆矾是五水合硫酸铜,是纯净物;NH4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