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2.6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北师大版必修1一、选择题1.(2016·浙江学考)新材料的发现始终是史学研究的动力。“丹东一号”沉船经水下考古调查与研究,极有可能是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本激战的战舰。它是()A.“致远”舰B.“定远”舰C.“靖远”舰D.“经远”舰解析:根据所学,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的战舰是致远舰。答案:A2.(2016·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某条约缔结后,晚清重臣张之洞哀叹:“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C.《马关条约》D.《巴黎和约》解析:《南京条约》割香港岛,与台湾无关,故A项错误;《辛丑条约》没有涉及旅顺和台湾,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信息可知,该条约缔结后,中国割让了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丧失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结合所学可知是《马关条约》,故C项正确;《巴黎和约》主要涉及山东问题,与台湾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3.1895年台湾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与这一局面的出现有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与台湾无关,故A项错误;《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了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和台湾,引发了台湾人民的反割台运动,故C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与台湾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4.(2016·湖北江陵一中期中)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19世纪末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解析:依据已学史实可知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后列强要求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甲午战争是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要求资本输出,所以这两者的共同点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因此B项符合题意。答案:B5.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观点。丁一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有力地驳斥了()A.“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B.“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C.“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D.“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海军舰队并不能等同于清政府,故A项错误;海军舰队战死和殉国官员多并不能说明李鸿章不避战求和,故B项错误;殉国官员多并不能说明战略战术落后,故C项错误;海军舰队官员的殉国等行为可以说明北洋海军并不是腐朽无能的,如果是腐朽无能,贪生怕死,那么他们怎么会殉国呢,故D项正确。答案:D6.有义和团揭帖写道:“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德哭连连。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义和团这种激昂的情绪主要来自()A.朴素的爱国热情B.对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C.知识分子的宣传D.对清朝政府的正确认识解析: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义和团运动兴起,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这是农民阶级朴素爱国热情的体现。虽然他们不能科学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他们触及了时代的救亡主题。A项是正确答案。其他三项说法错误。答案:A7.“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会同酌情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断绝之处。如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山海关。”《辛丑条约》这一不平等条约的影响是()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C.清政府处于外国军队控制之下D.中国通商口岸数量增加解析:从材料中的“会同酌情数处留兵驻守”“京师至……山海关”这些信息可知,引文应出自《辛丑条约》。故C项是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