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达标训练人民版必修1基础夯实1.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解析同时满足材料中提到的四个条件应该是秦汉时期。秦朝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西汉确立儒家的主体地位,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故选B项。答案B2.右图为某博物馆藏砖,此砖正面以凸线划为12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导学号52430050)A.是大一统王朝B.没有自然灾害C.人民生活富裕D.社会安定团结解析秦朝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通过多种措施,巩固国家大一统局面,“海内皆臣”也体现了国家统一,皇权至高无上。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3.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A.攻打匈奴,修长城B.实行分封制C.实行郡县制D.实行三公九卿制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分土建邦”“攻战日作”及“乃今皇帝……兵不复起”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诸侯混战的局面再次出现。故选C项。A、D两项是秦朝的措施,但与本题无关;B项是西周的政治制度。答案C4.秦王嬴政在初并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定为自己的尊号。他的真实意图在于()A.标榜自己的功德B.追求制度创新C.显示与众不同D.强调君主的权威解析作为最高统治者,其所采取的措施与做法的最终的目的都是巩固自身的统治。“皇帝独尊”即是通过强调君主的权威来为巩固统治的最终目的服务。故选D项。答案D5.“陛”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陛”的两侧有近臣持兵刃站立,以防不测,群臣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后来,“陛下”代指皇帝。“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A.专制皇权不容逾越B.皇帝安危国之大事C.封建等级制度森严D.皇帝显示自己威风解析皇帝由近臣保卫,群臣的话由侍卫转达,都表现出古代专制帝王高高在上的权威,这说明了专制皇权的独尊地位。故选A项。答案A6.皇帝制度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表现之一。下列有关秦朝皇帝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皇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B.实行“公天下”的皇位继承制C.皇帝临朝不理政D.皇权受到三公九卿的制约答案A7.嬴政统一六国后设立右图所示官职(御史大夫)以制约相权,确切地说,其主要职责还有()A.负责宗庙、礼仪和教化B.下达诏令并监察百官C.协助皇帝管理军务D.负责租税和国家财政解析秦统一后在中央设置三公九卿,图中所示的官职是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答案B8.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解析依据“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分析,此官职为监察百官的御史大夫,所以本题选C项。答案C9.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性与连续性的是()A.君主专制B.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D.宗法制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中国在秦朝时期确立中央集权制,影响深远,统一成为历史的主流,使得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答案B10.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秦始皇本纪》(导学号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