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业分层测评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人民版必修1(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据此,你认为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最主要是因为他()【导学号:17080008】A.兼并了六国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解析】秦始皇兼并六国,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答案】D2.春秋时期,秦国有“伐邦、冀戎,初县之”“初县杜、郑”,晋国有“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等资料。这说明()A.郡县设置与军事有关B.郡的地位远远高于县C.郡和县的设置在各国推广D.分封制已退出历史舞台【解析】题干材料中秦国、晋国设置郡县均与“伐”“克敌”等军事行动有关,故选A项。【答案】A3.《汉书·贾山传》载:“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导学号:17080009】A.郡县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D.三公九卿制【解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第二年(公元前220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驰道是皇帝的专用车道,皇帝下面的大臣、百姓,甚至皇亲国戚都是没有权利走的,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式的“国道”。郡县制是中央加强对全国控制的措施,驰道通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全国的统一,因此也有利于驰道的畅通,故选A项。【答案】A4.某学者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政”主要是指()A.分封制B.宗法制C.王位世袭制D.中央集权制【解析】“中国之政”是指秦始皇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故选D项。【答案】D5.秦朝政府的一位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解析】由材料中“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并结合三公的职责可知应为御史大夫。【答案】B6.(2015·海南高考)《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宗法制【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秦始皇否定了分封诸侯的主张,设置郡守等官职,与周代以来“分封建邦”的分封制有很大不同,故选A项。B项与材料主旨相悖,C、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均可排除。【答案】A[能力提升]7.梁启超在《战国载记》中说:“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诸世界,见亦罕矣。其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其中“皋牢百代”的政治举措是()【导学号:17080010】A.创立皇帝、丞相和郡县制度B.“使黔首自实田”C.“书同文”,以小篆为标准字体D.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解析】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是“政治举措”,A项为政治举措,B项为经济举措,C项为文化举措,D项为军事举措,故选A项。【答案】A8.(2015·上海高考)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用啬夫的是()A.太尉B.皇帝C.郡守、县令D.丞相【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尉名义上掌管军事,一般是虚职,故A项错误;秦朝皇帝直接任免三公九卿和郡守县令,故B项错误;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故D项错误;啬夫是乡一级官吏,职掌听讼、收取赋税,由郡县长官选用,故选C项。【答案】C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17080011】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