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每个小学生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每个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学习素质。郭沫若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得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横,最容易误事,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要指导学生写一手端端正正的字,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呢?一、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学生书写的好坏,反映出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书写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基本功,要让学生明白写一手好字的重要意义。字是人的一张脸,字如其人,字写得好坏常常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影响人的形象。教育学生要“端端正正写字,认认真真做人”。1、正确的写姿: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正确的坐姿是:上身坐正,两肩齐平;头正,稍向前倾;背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在一尺左右。即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口离桌边一拳,手离笔尖一寸)。使学生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姿势要求,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断地纠正、提醒学生,同时让家长在家也不断提醒,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良好的书写姿势。(1)正确的执笔方法,应采用三指执笔法。具体要求是:右手执笔,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离笔尖3厘米左右的笔杆下端。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后,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地放在中指的下方并向手心弯曲。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的最高骨处,笔杆和纸面呈50度左右。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这样书写起来才能灵活运笔。我还把握笔的姿势编成了儿歌,让同学们在每次提笔写字时就进行吟诵:食指拇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在后藏着,笔尖向前斜着,笔杆向后躺着。开始写。(2)正确的笔顺和合理的间架结构: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汉字,按汉字的书写规范、正确的笔顺写字,避免写错别字。同时能够在田字格中合理安排汉字的间架结构。最终脱离田字格能使写出的汉字既正确,又美观。(3)良好的写字心态。除了正确的写字姿势外,还应注意写字卫生。写字时要保持手、纸、本子的干净、整洁,同时在写字时要有一个良好、平和的心态,切勿急躁毛糙。2、规范地写字: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内到从外,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等。教学中教师要要求学生严格按规范书写,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整体结构、笔顺规则、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这是指导低年级学生写字的关键环节。二、激发写字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字教学应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如果不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写字教学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就会出现厌学情绪。如果学生对写字无兴趣,即使对学生进行再好的写字指导,也是徒劳无功,所以教师要积极地调动孩子写字的兴趣。1、讲书法家的故事。在写字教学中介绍一些有关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例如王羲之错把墨汁当酱,岳飞沙土练字,柳公权谦虚学书,智永和尚的“退笔冢”等有趣的故事,这些趣味故事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让学生从中明白了只有刻苦练习才能写出好字来,心中油然而生向书法家学习的强烈愿望,从而激发他们写字的兴趣。2、编唱儿歌。把抽象的笔画和字编写成学生喜欢的儿歌,有力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如“撇“像扫把,“捺”像剑,“点”像小雨点,“横“像小扁担,“竖”像小棍子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