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岳塘区友谊学校陈春元教学目标:1、学会5个生字,正确读记“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领域,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的事实说明一个观点。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教学重点: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教学难点:上述“……”部分教学准备:学生:查找其他科学家相类似的事例。老师:相关图片,表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如果有人问你们,长大后有何理想。肯定有人会骄傲地回答——我想当科学家。可见同学们有多崇拜他们,能说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吗?(爱迪生,居里夫人等,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几个)。2、这些科学家有什么共同点?(善于思考,勤于发问,持之以恒)3、对,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刨根问底,最后把“?”拉直变成“!”(板书:?——!),找到真理。所以,有人说(板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4、齐读课题。老师:你们似乎对它有所怀疑,读得不够坚定。不过没关系,等你学完这篇课文,赞同了作者的观点,你一定会读得坚定有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划记对你有启发性的句子。2、出示词语(小黑板):检查认读情况,指导生字的书写。3、质疑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1、作者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2、作者举了哪几个例子说明?指导分段。四、随堂作业,巩固提高。1、抄写生字新词。2、朗读含义深刻的句子。附课后作业:①查阅其他科学家相类似的事例。②听写生字新词。③大声朗读课文3遍。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板书课题)2、文中作者用了几个事例来说明?(三个)二、学习事例,理解观点1、概括三个事例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三个事例。老师出示表格(媒体出示),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出各是谁的故事,并将人名写在表格中:科学家发现问题解决过程找到真理我的发现2、学习事例,深入研讨先请同学们再次阅读三个事例,同桌合作完成上述表格。3、交流所填内容。4、从这三个事例中,我的发现是什么?⑴.依据学生回答,从而引出第二自然段(出示媒体),齐读,老师:这段话就是点明了作者的观点——(指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a.明确“?”和“!”的含义:?:发现问题,不断发问,刨根问底!:解决问题,找到真理把“?”拉直成“!”表示的就是(再指课题)这句话的意思。老师:可以听出你们也越来越赞同这个观点。b.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事例吗?(学生汇报搜集的材料)①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故事。②鲁班被叶划伤手而发明锯。③……⑵.可见他们之所以能找到真理也是有条件的,那么他们凭借的是什么?(提示学生抓关键词,关键句)a.“见微知著”——联系上述三个事例来理解,并指导朗读相关语句,突出“敏感,奇怪”,再指导读。b.善于发问——也就是“打破沙锅问到底”,再指导学生联系三个事:谢皮罗发现了什么?波义耳一连串的问题是什么?那么奥地利医生又是如何自己问自己的?(指导读相关句子,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如果你是波义耳,你会怎样问自己?)c.不断探索,锲而不舍——理解:当他们发现问题后,谢皮罗是怎样做的?其他两位呢?指导朗读理解相关的句子。领会他们的持着,他们肯钻研,爱钻研的精神。⑶.啊(再指“?”“!”)让我们再看看这两个形象的符号。你觉得它们仅仅只是一个符号吗?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发现或感受)请你们想一想:当谢皮罗、波义耳、奥地利医生等科学家发现问题,经过不断探索找到真相后,他们的心情会怎样?(惊喜,兴奋,激动,骄傲,自豪)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引出——他们深深懂得了(指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惊喜,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