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bie.swf送别长亭送长亭送别别读一读想一想1.《长亭送别》节选自什么作品?2.文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谁?他们的角色名称分别是什么?3.请用一句话来概括《长亭送别》的情节。(王实甫的《西厢记》)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杂剧作家,约生活于1260-1336年间元杂剧的鼎盛时期。剧作有《西厢记》《破窑记》、与《丽春堂》等传世,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也是以爱情为题材的元代杂剧的高峰。一、王实甫与《西厢记》唐·元稹《莺莺传》(亦名《会真记》)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亦名《董西厢》)元·王实甫《西厢记》(亦名《王西厢》)王实甫《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取材于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董解元改编的《西厢记诸宫调》(习称《董西厢》)。二、《西厢记》的形成读一读想一想1.《长亭送别》节选自什么作品?2.文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谁?他们的角色名称分别是什么?3.请用一句话来概括《长亭送别》的情节。(王实甫的《西厢记》)(张珙末崔莺莺旦)(张生崔莺莺在长亭黯然离别)•末:男主角,还有副末、大末、二末、小末、外末•旦:女主角,还有花旦、老旦、副旦、外旦、小旦•净:花脸,扮演刚强勇猛的人物•丑:小花脸•杂:扮老妇人的“卜儿”扮小孩的“徕儿”•(夫人、长老上云A)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B”A:科或介,是元杂剧中关于动作、表情、效果的等的舞台指示。舞台动作往往具有夸张性、象征性B:白,也叫宾白、说白,是剧中人物说的部分,人物上下场的宾白多为韵语,内容是概括剧中的重要情节,并对剧中事件表明态度•【正宫C】【端正好D】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EC:宫调。杂剧唱词是按一定宫调写成的。五个宫调为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每一折限用一个宫调,每个宫调都包括一套不同曲牌的曲子。D:曲牌。是元杂剧的主要构成部分,曲词要求押韵。E:曲词。讲究对仗押韵,一韵到底。内容多抒发人物的情感,表现人物心理活动。读一读想一想1.《长亭送别》节选自什么作品?2.文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谁?他们的角色名称分别是什么?3.请用一句话来概括《长亭送别》的情节。(王实甫的《西厢记》)(张珙末崔莺莺旦)读一读听一听品一品1.这首曲子化用了谁的词?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2.这首曲子用了哪些意象?写出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情感?幻灯片11意象:碧云黄花西风北雁特点:色彩斑斓、壮阔情感:忧愁、伤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3.你认为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紧西风紧,秋风里莺莺的心也被张生的离去紧紧地揪着醉霜林象喝了酒一样红,莺莺也在离愁的折磨下象喝醉了酒一样染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自然之物中融入了人的愁苦泪一路离别泪,一路离别情写一写把此曲改写成散文。暮秋时节的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地上到处都是零落的菊花,萧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避寒的大雁结队飞向南方。百草憔悴,雾凉霜寒,枫林经霜变红,在秋风中纷纷离枝,坠落于地。赏析【滚绣球】读一读听一听品一品1.这首曲子用了哪些意象?抒发了莺莺的什么感情?意象:柳丝玉骢疏林斜晖感情:恨怨2.这首曲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借景抒情用凄凉的暮秋景色引出莺莺的离愁别绪。夸张(松了金钏,减了玉肌)写出莺莺身心的交瘁。小结《长亭送别》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浓郁的水墨画,是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歌。它处处给人以深沉的美感,将永远散发迷人的艺术魅力。作业:把【滚绣球】改写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