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兴起于,盛行于,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始称“曲子”或“”,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又称为“”。词的基本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唐宋曲子词长短句诗余词的组成:1.词牌每首词都有一个,叫“词牌”,如“雨霖铃”“踏莎行”“声声慢”等。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和平仄押韵等。2.标题词牌和词的内容无必然联系,所以词牌后多另立标题,如:“”。标题是词的的集中体现。3.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91字以上)、(59至90字)、(58字以下)。4.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叫作“”或“”。词从片数上来分有(不分片,多为小令)、(两片,上下阕)、三叠(三片)、四叠(四片)等。曲调名称字数、句数郴州旅舍内容长调中调小令一阕一片单调双调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1、直接抒情(找词眼,明词情)2、间接抒情(找意象,悟词意)3、联系词人生平和写作背景4、多读、反复读、熟读成诵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字。后改名永,字,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有《乐章集》。作者简介三变景庄耆卿柳七柳屯田生活。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伎们的鼓舞之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才创作出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至景元年(1034年),方进士及第。曾任屯田员外郎。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南门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伎,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只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词牌名•据宋代王灼的《碧鸡漫志》记载:“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这就是本词词牌的来历,乃玄宗悼亡之曲。柳永用这个词牌抒写自己离开汴京时与恋人的凄凄别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急雨刚刚停歇,天色已晚,寒蝉鸣声凄切,面对十里长亭,我与她辞别。在汴京城门外设帐摆酒,为我饯行,而我心乱如麻,正在依依不舍之时,船家却催喊着出发。手拉着手,满眼含泪相互凝视,心中有千言万语,却喉中气塞,说不出话。想到这一别越去越远,烟雾迷茫的广阔水面上,暮霭深沉,南方的天空辽阔无边。翻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晚秋时节,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也许我的小船停泊在岸边,只见习习晨风吹拂着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却无人共赏,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深情蜜意,又能同谁倾诉呢?全词围绕哪三个字构思?赏析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离别之时重在描写情态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写了哪三层意思?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语言简洁明了。可叹为观止。请划出直接抒情的句子,领会其感情。上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两情依依,难舍难分之际,客船却不断催促。心理矛盾,欲饮无绪,欲留不得。“执手”、“相看”、“无语”这些细节更使人伤心失魄,用以极写留恋之情。叹息从古到今离别之可哀――点明词的主旨又推进一层,――冷落清秋时节更添离愁,令人不堪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