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诗的国都。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高峰。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卓尔不群的艺术才情。14唐诗五首1、了解我国诗歌的发展史,特别是近体诗的发展情况及体例。2、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重点:1、了解每首诗创造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作者的思想感情。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难点:透过字面,把握作者含蓄隐晦的情感。山居秋暝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诗人。与孟浩然同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人称“王孟”。中年后长期隐居山林,先是在终南山,后在蓝田辋川。他“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身在朝廷,心存山野,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王维笃信佛教,在山水田园诗中也就不自觉地渗入了禅的意味。有“诗佛”之美称。名作如《终南山》、《汉江临眺》、《山居秋暝》、《过香积寺》、《辋川集》20首等。诗佛——王维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宋·苏轼诗中有画诗评资料卡雨果:“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金开诚: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1.这首诗描绘了哪些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上想象将它们描摹出来。2.说说你对这些画面的感受。想象诗歌的画面线索线索————————景景————————意意————————禅禅空山新雨空山新雨朗月松林朗月松林石上清泉石上清泉竹林浣女竹林浣女荷塘渔舟荷塘渔舟空明澄静空灵月泉诗人诗中有画诗中有禅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眼,就是一首诗中的关键词句,有了这一个词(这个词可能是一个字)或这一个句子,全诗境界尽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为什么?答:是“王孙自可留”一句。前面三联都是间接表现诗人的高洁情趣。“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联化用楚辞中“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反其义而为“可留”,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表明了诗人远离世俗、继续隐居的愿望。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zhài)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菁苔上。从军行王昌龄,边塞诗人,字少伯,江宁人。其诗含蓄、深婉、浑厚、明快,有“诗家夫子王江宁”的称号。其七绝与李白齐名,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作者简介文题背景《从军行》原是中国古代的歌曲类别,属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乐府解题》中说:“从军行皆军旅辛苦之辞。”王昌龄的《从军行》沿用乐府旧题来表现唐代的边塞生活,是由七首联缀而成的组诗,每首诗分别选取征戍生活的某一场景,来表现征戍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这里选取的是其中的第四首,写西北边塞战士艰苦奋战的高昂斗志。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情景交融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对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直接抒情黄沙,荒凉萧瑟;百战,战事之频繁,戍边时间之漫长;穿金甲,战斗之艰苦用典,借指侵扰西北地区的敌人。表现胸怀襟抱,金甲易损,生命可抛,但报国的意志不会减诗中表现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表现了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豪迈的气概。登高登高这是一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诗人,一位用他的诗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心灵的诗中圣哲。他是仁爱传统精神的集大成者,他是辉煌唐诗队伍的领军人物,他是目光敏锐烛照黑暗的孤独的歌手,他是上下求索壮志难酬的执著的斗士。闻一多的评价: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杜甫人称“诗圣”,文为“诗史”。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出身于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祖父杜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