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结构——if 语句》教学设计长铁一中 卢民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支程序的结构,流程以及作用。(2)知道条件语句的作用,初步掌握分支语句的格式。(3)理解程序的分支结构。2、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程序的运行和流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逻辑分析能力。(2)通过运行程序、分析程序、体验程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验程序,分析程序和修改程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创新精神。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支语句的流程图,分支语句的执行过程以及条件语句的格式。难点:分支语句的应用以及分支语句的格式。三、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在数学课中已经有了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基础,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如果用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能够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分析选择结构的话,那么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教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现实生活中,很多事件并非都是按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的,常常要根据一定的条件进行判断并做出决策,比如“成绩评价”是依据一定的分数做出判断并评定为“合格”或“不合格”。(分支结构——if 语句)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考If 语句格式 If 语句格式格式 一:If <条件> Then <语句>格式二:If <条件> Then <语句 1> Else <语句 2>学生观察并记住语句格式 了解 if 语句的格式 显示例题分析逐行显示 显示流程图 切换到代码窗口 例:成绩评价程序设计。算法:1、 输入成绩;2、 把成绩转化为数值赋给 a;3、 如果 a>=60 成立则结果显示“合格”,否则显示“不合格”4、 结束语句。根据算法写法程序:A=val(text1.text)If a>=60 thenLabel2.caption=”合格”ElseLabel2.caption=”不合格”End if同桌同学先讨论算法设计,再将算法说出来。(包括用的控件),然后试着画编程图。 教师把程序写出来,学生思考把程序的理解说出来。 学生上机,按课本步骤完成例题。 了解 if 语句的用法。让学生形成在编程过程中,设计算法后,先画出流程图,再编写程序的习惯。 板书 关系表达式关系表达式就是用关系运算符将两个算术表达式(或字符串表达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学生熟悉关系表达式的运算顺序及运算结果。 显示例子 格式如下: <算术表达式> <关系运算符> <算术表达式>或 <字符串表达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