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李清照李清照(1084— 约 1151 ),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历城(济南市)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自幼受文学艺术熏陶。十八岁适金石家赵明诚,夫妇感情甚笃,家庭生活平静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难后,经历了离乱,丈夫赵明诚病逝,本人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流落异地,无依无靠,在孤寂凄苦中度过了晚年。李清照是诗、词、散文都有成就的作家,而以词的成就最高。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悠闲生活,后期词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情调感伤,风格顿变。她兼擅令慢,每能创意出奇,以经过提炼的口语表达其独特真切的感受,语言清丽,形成辛弃疾所称道的“易安体”。艺术上具有独创性;善以新颖的形象抒发情感语言清新明快流转如珠。不依傍古人,自出机杼。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能诗,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旧词新唱 B配乐朗诵 B 这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逝在任上,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这是一首悼亡诗,主旨是哪一句? 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 反问句式,意味绵长,感慨深沉,一唱三叹,发人共鸣。突出“愁”之深之重(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作者选取了哪些物象来表现“愁”之深之重的?就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谈谈个人看法 . 淡酒 / 急风――借酒浇愁,而大风砭骨,意绪全无,愁云更浓重北雁――丈夫故去,锦书不再,雁叫声声心欲碎。“愁”〈黄花― -花开花落无人共摘,难堪彻骨孤独 梧桐 / 细雨――化用以声衬情,顿挫凄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