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 寡人之于国也2 ppt 课件VIP免费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 寡人之于国也2 ppt 课件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 寡人之于国也2 ppt 课件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 寡人之于国也2 ppt 课件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 寡人之于国也2 ppt 课件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 寡人之于国也2 ppt 课件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分析结构全篇一共 7 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 1 自然段)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第二部分( 2—5 自然段)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第三部分( 6 - 7 自然段)阐述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措施。第一部分梁惠王自我表白治理国家尽心尽力,提出疑问“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第二、三部分第 2 自然段孟子第一次设喻,请求梁惠王的回答。第 3 自然段梁惠王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在第 4 、 5 自然段中,孟子紧紧抓住梁惠王的答话,又从日常生产、生活中举出事例,阐明何为“王道”。在 6 、 7 自然段中孟子进一步提出了自己设想的理想境界。为了巩固自己论证的成果,孟子第二次设喻,指出了梁惠王惯用的推卸责任的方法,鼓励梁惠王推行真正的“仁政”。总结全文 孟子在与梁惠王的对话中表现出了下列的思想与主张: 首先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他认为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梁惠王自认为的“用心”于民是远远不够的,这与其他国家一味向民征敛只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区别。第二孟子又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具体的说,就是让民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鸡豚狗彘之畜”。第三孟子还非常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的主张,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饥不寒”。最后孟子在自己论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面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板 书提出问题:民不加多分析问题:设 喻梁惠王:五十步者邻国之君:一百步者数量不同实质相同民不加多解决问题:仁政之始仁政之成用现代观念评价孟子的主张1 、王道精神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1 )首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2 )加强文教德化,提高人民的精神修养( 3 )统治者严以律己,不推卸责任2 、注意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不能滥砍滥伐,滥捕滥杀,更不能竭泽而渔。孟子的名言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3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4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5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6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7 、老 而 无 妻 日 鳏 老 而 无 夫 日 寡 老 而 无 子 日 独 幼 而 无 父 日 孤 此 四 者 ,天 下 之 穷 民 而 无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 寡人之于国也2 ppt 课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