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兴起于 ,盛行于 ,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始称“曲子”或“ ”,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 ” ,又称为“ ”。 词的基本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唐宋曲子词长短句诗余词的组成 :1. 词牌 每首词都有一个 ,叫“词牌”,如“雨霖铃”“踏莎行”“声声慢”等。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 和平仄押韵等。2. 标题 词牌和词的内容无必然联系,所以词牌后多另立标题,如:“ ”。标题是词的 的集中体现。3 . 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 (91 字以上 ) 、 (59 至 90 字 ) 、 ( 58 字以下) 。4 . 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叫作“ ”或“ ”。词从片数上来分有 (不分片,多为小令)、 (两片,上下阕)、三叠(三片)、四叠(四片)等。曲调名称字数、句数郴州旅舍内容长调中调小令一阕一片单调双调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1、直接抒情 ( 找词眼 , 明词情 )2、间接抒情 ( 找意象 , 悟词意 )3、联系词人生平和写作背景4、多读、反复读、熟读成诵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约 1053 ),北宋词人。 原名 ,字 。后改名永,字 ,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 、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有《乐章集》。 作者简介三变景庄耆卿柳七柳屯田 生活。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伎们的鼓舞之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才创作出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至景元年 (1034 年 ) ,方进士及第。曾任屯田员外郎。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南门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伎,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只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 词牌名• 据宋代王灼的《碧鸡漫志》记载:“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这就是本词词牌的来历,乃玄宗悼亡之曲。柳永用这个词牌抒写自己离开汴京时与恋人的凄凄别情。寒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