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荷塘区“未来教育家教师成长工程” 教师成长纪实心也跟着跳动 前段在读《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徐志摩诗传》。今早竟然又在无意中读到胡适《追悼志摩》一文。忍不住想写下点什么。 在历史遥遥远去的烟雨民国,诗人徐志摩的名字无疑是如雷贯耳的。他的名字是与康桥紧紧交融在一起的。 有人说他是世间不老的孩童,有人说他是持守童话世界的娇子。而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最灿烂的青春年华。那首 《 再别康桥》,似乎是他生命的最高昂绝唱,是留给我们普罗大众最耳熟能详的作品。当一切远去,尘埃落定。再次徐徐展开徐志摩生命的画卷,也基由胡适先生的悼文,才恍然发现,在他不长的三十六岁的岁月,竟充盈着如此丰富多彩的悲,喜,哀,乐。他在诗歌的世界里单纯而饱满,真实也理想主义。他留下璀璨,多情的诗作于世,却最后潇洒飞天而去,让后人静静的留有一抹念想在梦的清波里依洄,哀婉,在深沉的怀念中概叹,忧伤。江南多情的才子,在浓墨重彩的爱情里,描摹着诗歌的画卷。那一笔一画,都是他心灵的轨迹,一字一句都是他灵魂的诉说。如此轻盈,灵动,也饱及忧伤与怅惘。 他深爱着大自然,也深爱着身边的世界及脚下的土地,乃至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可我们所熟悉的不是他的博爱,而是他一生的情爱,他近乎疯狂的追求着心爱的女子,摈弃世俗礼教,脱于婚之枷锁。林徽因,那个温婉如玉的女子便是他一生的牵挂,甚至最终的死亡 ,也只是为了尽快赶赴她的一场演讲。一生倥偬,留下世人枉自嗟叹!而林徽因最终选择了与梁思成结成伉俪,自此志摩忧郁一生, 于是再回康桥,在康河的柔波里潜窥对于爱情的美好回忆及真实信仰,于此才有“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之唯美诗作。于此,我也对恋爱和失恋是可以造就诗人的 观点更是如此坚信不疑。“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这般清丽的诗句该是有怎样的柔情才可写得?从张幼仪到林徽因再到陆小曼,一位位风姿绰约的民国女子与徐志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一段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在他们身边绽放,徐志摩一生都深深的刻上爱情的烙印,他左手爱情,右手诗篇的烂漫气质显露的无不是一个诗人最淳朴真挚的性情。而胡适的悼文,使我对保有“单纯信仰”的徐志摩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对他: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之信念,无法以更多苍白的言语来表示赞佩。作品编码: 组 号2015 年荷塘区“未来教育家教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