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十四 新闻访谈 ( 选考 ) 学案三 访谈 学习目标:①了解访谈的特点及相关知识;②熟知访谈类文本的考查方向及解题思路、答题步骤。 自主学习 访谈是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也属于实用类文本,有人把它归为广义上的新闻。在掌握了访谈的文体特点和阅读技巧后,本学案针对新闻的3 个特殊题型“把握访谈内容”“评价访谈观点”和“赏析访谈技巧(问答技巧)”进行讲解。其余题型同实用类文本其他题型,不再赘述。 考向一 把握访谈内容 访谈最主要的形式是访谈者向访谈对象提出问题。所以访谈内容包括提问者所提出的所有问题和访谈对象回答的内容。 [设问方式] 2014 年广东高考 概述罗哲文先生研究汉长城的过程和结论。 2012 年广东高考 围绕“寂寞出学问”,秦绍德从哪三个方面作了倡导? 其他设问方式: (1)这篇访谈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2)围绕×××,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做了倡导? 且做且思 QIEZUOQIESI 例 1 [2014·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罗哲文(1924~2012),中国古建筑学家。下面是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在罗哲文先生生前对他的访谈节选。 主持人:在您选择职业的年代,建筑学可算是一种不入流的行当,您为什么选择了学习建筑学? 罗哲文:从我当年进入营造学社学习建筑到现在,按一般老百姓的话,可以说我和建筑学有缘分,或者说这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过程。说偶然,是因为抗战时期,营造学社迁到了我的老家四川宜宾,要是迁到别的地方去了,我这辈子可能就不会做这个工作了。说必然,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我还很喜欢工艺、画画什么的。 主持人: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是您的老师,您现在所从事的古建筑保护研究,有哪些观念是梁先生带给您的? 罗哲文:他有一个观点,中国的新建筑要“中而新”,就是说既要中国式又要有新创造。他这个观点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所以我现在也在宣传,新建筑一定要中国式,要体现中国古建筑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一定要有创新。梁思成先生临终前嘱托我“文物保护的事情,你一定要做好”,这个重托我一直记在心里,永远也不敢忘掉。 主持人:2003 年,您在 80 岁高龄的时候穿越了罗布泊。很多人都说,您是穿越罗布泊年龄最大的人。您为什么要在这样的高龄做这样的事? 罗哲文: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去考察和寻访汉长城。几十年前,我刚接触到长城的时候,看到一些关于长城的书,其中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