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指导 ▲ 考试内容及要求 (三)古诗文阅读 1 .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 3 .理解、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 4 .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文言实词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1. 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特点①:从声音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或同音、或双声、或叠韵的关系。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 辨析方法①:依据字音,求得本字。 特点②:从字形上看,通假字或被通假字如果是形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符。 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 辨析方法②:凭借字形,求得本字。2. 古今异义 词义扩大 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林嗣环《口技》)。 “ 色”,古义是脸色;今义泛指色彩。 词义缩小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 妻子”,古义是妻子儿女;今义是男子的配偶。 词义转移 例:“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师表》) “ 涕”,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 词义强弱的变化 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 痛恨”,古义是痛心,遗憾,现在表示很深的仇恨。 感情色彩的变化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 卑鄙”,在古代是中性词,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今义则成了贬义词,意为思想品质恶劣。 名称说法改变 例:“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 股”古义是大腿,今义是臀部、屁股。3. 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一个意义。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蒙乃始就学。(从事)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接近,趋向) 还来就菊花。(欣赏)辨析词义 在一个句子里,我们怎样确定一个词的具体意义呢? ① 养成平时多积累,多整理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平时的学习中,把学过的词语进行整理,分门别类加以归纳整理。 ② 养成“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习惯。 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认真分析,不断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4. 词类活用 有些文言词语可以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