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复习 《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①,独怆然②而涕③ 下 !【注释】①悠悠 :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②怆然:悲伤的样子。 ③涕:眼泪。【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纵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手法、情感“”“”“”“”:通过 前 后 古人 来者 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表达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手法、情感“”“”:通过天地之 悠悠 与人之茕茕 独 影的对比,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手法、情感: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表达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手法、情感:通过天地之“悠悠”与人之茕茕“独”影的对比,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为征伐契丹时军事失利的武攸宜屡次进言,遭贬为军曹。苦闷忧愤的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写下了此诗。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人通过抒发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或者渴望知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以及因理想破灭而孤寂郁闷的情感,具有深刻而典型的社会意义。此诗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着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全诗主旨】这首诗通过登楼远眺,吊古伤今所引起的无限感慨,表达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惆怅孤寂以及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写作手法】整首诗通过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一、理解性默写1. 《登幽州台歌》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 , 。2. 《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 。3. 《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 是: , 。4. 《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句传达出诗人登楼时内心的孤 寂,与《登幽州台歌》中的“ ,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解析:1.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面涕下。 2.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3.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