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 版高中历史 第 7 单元 第 20 课时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备用题库 新人教版必修 2一、选择题1.下面是一幅关于 1920 年苏俄骑兵准备开赴波兰前线的图片。它反映了( )。A.苏俄准备入侵波兰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还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C.苏俄抵抗国际敌对势力的进攻D.苏俄准备镇压兵变【解析】 1920 年的苏俄是在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为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和巩固政权而进行斗争。【答案】 C2.“苏维埃国家即无产阶级专政能不能同国家资本主义结合、联合和存在呢?——当然能够。”得出这一结论的苏俄(联)领导人是( )。A.列宁 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解析】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国家同国家资本主义结合、联合和存在”得以实现。1921 年,在列宁的建议下,俄共(布)十大通过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答案】 A3.列宁主张“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这一观点在苏俄(联)的建设实践中表现为(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征收粮食税C.实现国家工业化D.向资本家租让部分厂矿企业【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概括得出,列宁主张要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新经济政策规定:对一些国家暂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以政府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即利用资产阶级的技术、资金发展经济,以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故正确答案是 D 项。A 项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B 项属于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内容,C 项属于“斯大林模式”的内容。【答案】 D4.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剪刀差”(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农村私有制的发展B.为工业化积累资金C.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D.维护计划经济体制【解析】 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是以牺牲农业来保证工业的发展。故选 B 项。【答案】 B5.下面两幅历史图片反映的情况有明显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行B.新经济政策的实行C.战争结束,形势发生变化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解析】 图 1 表明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卫了新生的政权;图 2 表明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答案】 A6.“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