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学习目标1、掌握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总结规律。2、掌握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总结规律。3、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了解城市热岛效应。4、练习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重点难点教法选择合作探究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多媒体地图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课时2教学时数第2课时备课总数第21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复习所学知识,回顾前两节了解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地球的形状: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地面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地面气温低。因而,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2、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产生什么现象?地球公转产生什么现象?连线热带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北温带和南温带气候终年炎热北寒带和南寒带气候终年寒冷二: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世界降水分布图分析总结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对气温的影响。2.掌握地形地势的气候的影响,总结规律。3.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了解城市热岛效应。4.练习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三:探究学习任务1、设问:夏季人们在水中为什么感到凉快?为什么同样的阳光照射,在水中和陆地上的温度不同?复习,引入新课出示目标,说明学习重点。回答教师提问阅读目标,了解重难点。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性质差别造成的影响夏季海洋:受热慢、散热慢升温慢、降温慢-----气温偏低,陆地:受热快、散热快升温快、降温快-----气温高,2、学生讨论完成71页活动题。教师补充。3、承接新课导入部分,引导学生探讨地势对气候的影响。结合生活实际,讨论:随着海拔的增高气温的变化,降水的变化。4、读教材72页图4—23、4—24对比安第斯山东西两侧植被的不同。讨论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这里盛行西风,风从太平洋吹响南美大陆。)总结: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背风坡降水稀少。5、举例山脚与山顶气温截然不同,举例计算气温变化,讲述山上气温垂直变化明显。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活动题。小结:气温:山上低、山下高;阴坡低、阳坡高降水:迎风坡多地形雨;背风坡少雨5、阅读教材73页,自学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应如何减小对气候的不良影响?6、了解城市热岛效应。(小组完成。)7、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影响,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四、练习1、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这一天称为夏至日。2、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调逐渐。冬季气温偏高气温低强调海洋最高与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的时间比陆地要晚。鼓励学生认真看图,讨论。结合教材,设置问题,层层深入,引导思考。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总结规律。布置练习按照老师的引导学生演示,思考,讨论,分析总结。先自学,后讨论。思考,总结。全面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课堂练习。作业设置练习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反思等级评价(A/B/C/D)检查签阅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评价:时间:签查(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