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教学设想这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诗中歌吟了一个美丽的女子罗敷坚拒太守调戏的故事。学习这首年代久远的古代民歌,要注意把握句子的层次和节奏,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不但文人写诗,就连民间也创作了许多诗歌。汉朝的时候,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叫“乐府”的机构到民间去收集诗歌呢!这个机构收集了许多民歌精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陌上桑》就是其中的一首。二、解题1.汉乐府: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提示”。2.本诗出处:《宋书·乐志》收载本诗,题为《艳歌罗敷行》;徐陵《玉台新咏》收载本诗,题作《日出东南隅行》;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属《相如歌辞·相和曲》,题为《陌上桑》。三、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全诗要求:(1)标画生字词。(2)诗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形象?其中主要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讨论,交流后明确。1.注意以下生字词:隅敷襦捋髭峭姝骊踟蹰2.诗中出现的人物形象较多,其中主要刻画了罗敷的形象,使君的形象也着墨较多。四、学生品读课文要求: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2.思考以下问题。(1)诗歌中,罗敷的身份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2)诗歌围绕罗敷写了几件事?(3)诗歌中出现的“使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诗歌中,罗敷是怎样拒绝使君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罗敷什么样的性格特征?(5)诗歌是怎样刻画罗敷的形象的?五、交流、讨论,明确1.罗敷的身份:罗敷是一个善劳动、爱劳动的青年劳动女性。从以下诗句可以看出:“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2.诗篇叙述的事件:(罗敷)采桑。(罗敷)拒诱。3.“使君”的形象:一个荒淫无耻的封建官僚。从以下诗句可以看出:“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4.罗敷拒绝使君:罗敷面对使君,痛斥其无耻要求:“罗敷前置词:‘使君一何愚!”’罗敷通过夸说自己的“夫婿”压倒使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罗敷不慕权势、无畏威逼、善于斗争的高尚精神。5.罗敷形象的刻画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语言描写。六、学生诵读课文,争取当堂背诵七、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