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案周群燕教案说明:本文是一篇气势恢宏的诗化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和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诵读应该贯穿始终。因此先从调动学生兴趣、学习热情入手,让学生了解安塞腰鼓的地位。接着师生共同演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的气势,感受本文语言的魅力,实现整体感知。继而引导学生梳理结构、明确内容,启发学生发现文章的结构美、内容美和语言美。最后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教学本文重在美美地读,美美地品,重在熏陶感染,达到共鸣。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2.品读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教学难点:理解句子深刻含义,体会作者歌颂的生命力量。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诵读教学法、想象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西北的黄土高原也有它独特的风情,它曾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也有独具魅力的民间大型舞蹈形式,这种舞蹈曾在第11届亚运会、香港回归庆典、建国60周年等大型活动中演出过,并远赴国外,令世人陶醉。这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安塞腰鼓到底有什么特别的魅力呢?我们先来感受一下.(播放安塞腰鼓视频片断)学生看后请一两个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那么陕北作家刘成章又是怎么来诠释它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师生合作演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气势。教师:我们来分分角色,1至4段由一男生读,5至27段主要由老师读,其中13、17、22、24段全班齐读,28至30段又由一男生读。用《黄土高坡》作背景音乐,师生共同诵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2.学生体会角色分配用意,梳理全文脉络教师:同学们,老师刚才为什么安排两个男同学分别读前四段和后三段,而自己读中间部分呢?谁能看懂老师的心?或者说老师这样分角色的依据是什么呢?提请学生回答后明确:的确,文章就是按表演前(擂鼓前)、表演中(擂鼓中)、表演后(擂鼓后)的思路来安排结构的。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1)教师:作者在主体部分写安塞腰鼓表演时,痛快淋漓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有一句话反复出现,出现了几次?请找出来。学生自读课文,很容易找到“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2)教师:那“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该怎么读呢?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作者在反复咏叹之中常有变化,每段都有新意,层层递进,直到把感情步步推向高峰。我们读的时候读出作者感情的变化来,感情是越来越强的。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叠加的方式来读,要求学生读出气势,且越来越强烈。(3)“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使文章层次分明。它每出现一次,又分别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呢?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点评、归纳:作者从宏伟场面、雄壮声响、击鼓后生、绮丽舞姿四个方面来展示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的。(4)教师:“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什么样的安塞腰鼓呢?安塞腰鼓好在哪里?请同学们用一个词、短语或句子来概括安塞腰鼓的魅力。可以用这个句式:“好一个的安塞腰鼓”小组交流、反馈,老师点评。(示例:“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三、美读课文,体会激情。教师:这么好的安塞腰鼓,我们没法亲见,可我们可以通过大声朗读,借助想象去再现那宏伟壮观的场面,去倾听那雄壮激越的声响,去目睹那击鼓后生们强健的风姿,去饱览那令人心醉神迷的绮丽舞姿。接下来,请用“好一个()的安塞腰鼓,你看(听)”为开头,有感情地诵读精彩片断。学生自己用合适的词概括安塞腰鼓的魅力,并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大屏幕出示演读片断,师生合作演读:(师)好一个宏伟壮观的安塞腰鼓!你看——女)骤雨一样,(男)是急促的鼓点;(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