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近十多年来,全球旅游业开拓发展的趋势,已从强调传统的“3S”向强调更为广袤而深邃的“3N”转变。美国联邦政府旅游顾问、夏威夷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朱卓仁先生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了当前全球普及的四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是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参号性旅游、休闲保健旅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从过去对经济属性的关注,过渡到对文化属性的关注,旅游的发展与文化的结合成为必然趋势,这种趋势,为世界各国旅游业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1991年欧洲旅游与休闲教育协会为文化旅游下的概念性和技术性相结合的定义:人们离开他们的日常居住地,为获得新的信息与体验来满足他们文化需求而趋向文化景观的移动;包括到文化吸引物所在地,如遗产遗迹,艺术与文化表演,艺术与歌剧等的一切移动。也就是旅游者感受、了解、鉴赏和探索无形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自然风景虽美,但要蕴涵文化的内涵才会更加引人回味。文化是旅游资源的灵魂,每到一个地方,某个区域的文化必然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旅游过程中,尤其是文化旅游过程中,地方文化自然就成为旅游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整理研究地方文化,开发地方旅游文化资源,是发展地方旅游的必要手段。常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形成一方文化。地方文化是一方居民为适应自然环境、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需要而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它包括社会风气、自然环境、物质生活、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等多种因素;是某一地方历史发展的文明载体,蕴涵着丰厚的文化知识。如一段古长城记录着古战场金戈铁马的喧嚣,一座寺庙、一个道观再现出人们的宗教信仰,一条河流、一座山峰深深地刻着某一地方历史时期的风云变幻。作为旅游文化资源的地方文化,主要有:旅游与文化构成联系的历史遗存,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面,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宗教文化层。富有个性的地方风物、人文景观或是自然景观都是历史的沉积,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以“文化的形态和艺术结构的形式表现自身的追求和思考”。她既是独特的地理环境所致,也是地方先人的审美情趣的蕴藏。地方文化独有个性美、奇异美,既可满足旅游者的猎奇心理,又可以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要。“人类审美活动与审美需要的产生,符合人类生活本质的某种必要性,它与其他的行为方式一样,也是人的一种生存本能和适应性行为。”旅游者观光、欣赏,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淀,去品评、审美某一地方文化,从中得到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实际上是满足人类需要的手段。人们之所以旅游,是想走出长久生活的圈子,放松自我,猎新猎奇,获得新知识,地方文化具有的深邃的知性美就可以满足旅游者求知心理。地方文化是旅游文化开发的基础,使旅游更有意味,而旅游可以使地方文化得到承载和传播,让文化与旅游发展共赢。因此,作为旅游文化资源的地方文化的开发越来越显示了它的必要性。一、桂东南地区的旅游文化及其特征桂东南,指地处北回归线上的广西东南部,属山林地势,融丹霞地貌、喀斯特岩溶地貌、花岗岩地貌于一体,自古有控扼南海、海南、越南的通衢要道的特定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特色明显的旅游文化。这些旅游文化资源中,既有“林秀、石奇、泉甘、茶香”的桂平市西山,天降瑶池的山水盆景陆川县龙珠湖,被誉为“小三峡”的桂平市大藤峡,丹霞地貌的代表博白县宴石山等优美的自然资源,更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因此玉林市、桂平市在2001年和2002年分别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据了解,桂东南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并在国内旅游市场上有竞争力的旅游景点至少在十个以上,具体分类见表1。桂东南旅游文化资源,以开发的程度来分,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已经开发,有一定的建设规模的,如桂平西山、容县都峤山、北流市勾漏洞、容县真武阁、经略台、谢鲁山庄,这些景点已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中以桂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