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圆的周长浮桥河学校胡晓鹏(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周长计算公式、运用解决与圆有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微课学习、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圆周长有关知识的过程,体验了数学知识的可探究性。情感与态度:培养了学生观察、动手动脑、自主学习能力,感受了获取知识的成功和快乐,激发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圆周长与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运用公式解决与圆有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圆周长及圆周率的含义教学方法微课演示、自主学习、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归纳教学准备微课、圆片、硬币、圆形茶杯盖、细绳子、直尺、A4纸表格、A4尝试练习答题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多媒体课件手写文字动画加插入音乐同步播放:(如下图)1、学生欣赏、观看、阅读2、学生欣赏阅读后、教师提出问题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孟子,《孟子》一书中写了一句流传到今的什么名言?这句名言的译文是什么?板书课题:(圆的周长)(教师补充强调:这句名言延续至今寓意成做人的道理,形容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规矩,同学们从小也要做一个懂礼貌守规矩的人。比如:班级纪律、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等)情境设计阐述:(介绍中国著名教育家孟子,手写文字动画,形象、逼真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名言延续至今寓意成做人的道理、对学生进行了育人的教育以及拓展安全教育等,同时与新课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导入新课顺其自然、德才兼备。)二、探究新知1、播放微课、学生自主学习微课知识点:圆周长的定义以及圆周长的两种测量方法(绕绳法和滚动法)如下:视频片段截图(教师创设数学故事情境配音)数学故事是”圆圆和方方的数学故事,圆圆和方方两人初次见面,方方介绍自己说:“我有四条边而且每条边的长度相等,我的周长就是这四条边合起来的长度。”圆圆说:“介绍的真仔细呀!你能给我也介绍介绍吗?。“方方回答道:”我只知道你有一个圆心,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圆圆问:”那你知道什么是我圆的周长吗?“方方回答:”这个有点难“圆圆说:”那你可要仔细观察吆!“(视频中动画演示圆周长)你能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吗?是的,用数学语言描述(围绕圆一周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那你知道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请你仔细观察。”(视频中动画演示绕绳法、动手操作、并语音介绍操作步骤)方方学习后,圆圆问方方“你听明白了吗?”方方回答:”是的,圆圆!我听明白了!“圆圆接着问方方:“有没有第二种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呢?请你再仔细观察。”(视频中动画演示滚动法,并讲解操作步骤配音)知识小结:”方方听了圆圆的讲解,学会了圆周长的定义以及圆周长周长的两种测量方法(绕绳法和滚动法)于是方方还想继续学下去,方方就问圆圆:“能不能用数学公式直接来计算圆的周长呢?”圆圆回答:“有啊!肯定有!,下次见面,我们接着再来讨论好不好?”于是方方就答应了圆圆。从此,圆圆和方方成为了好朋友!两人高高兴兴的说了再见!“微课设计阐述:(卡通童话数学故事对话形式贯穿整个微课教学过程,在数学故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故事生动、有趣、圆周长测量方法(绕绳法和滚动法)步骤讲解详细、清楚,动画演示、手写文字动画、教师亲自动手操作视频演示、形象、直观。)2、课件播放演示、教师语言描述课件知识点:直径的测量方法(如下图)3、小组合作、动手操作(1)绕绳法和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及圆的直径并完成表格(让学生拿出准备的教具:圆片、硬币、圆形茶杯盖)(2)测量后学生完成表格之一(如下)物品名称周长直径周长与直径的比(保留两位小数)圆片4.41.43.14硬币3.41.13.09圆形茶杯盖6.41.93.26(3)、小组观察表格、交流讨论问题1:圆周长和它直径有什么关系?(任意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教师小结:(由于我们在实际测量中往往会存在误差,把圆的周长和它直径的比值叫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π=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为了计算简便通常取π=3.14(板书),关于圆周率的知识,同学们课下可以从网上查一查、搜一搜。)问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