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的音乐[学习目标导航]1.知识目标:①了解动物的发音方式和效果,懂得一些自然界生物的“音乐”表现形式。②学习本文用生动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特点,学习通过列举大量事实来概括出一般性结论的说明方法。2.能力目标:①训练和培养筛选有效信息解读科技文章的能力。②培养品味语言的能力和审美情趣。3.情感目标:鄙弃人类的傲慢与偏见,培养热爱自然,热爱世界,热爱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培养树立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共生、依存、合作的观念。学习提示1.筛选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和把握作者的观点。2.举例子和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教材优化全析]一、内容详解全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1~14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通过人类与动物的反复类比,说明动物界和人类一样,存在着美妙的超功利的音乐。文章开头从人类的声音说起。随着通讯系统的日益发达,人类发出了越来越多的声音,这些声音中的大部分更像噪声,是没有意义的“废话”。但“我们之所以没有灭顶于废话之中,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乐”。由此点出了本文的主题:音乐。第2段,很自然地由人类的声音现象过渡到了动物界。“大多数动物都要发出大量含糊不清的嘟哝声”,但其中也多是“缺乏句法和意义”的废话,作者形象地称之为“为保持聚会进行而设计的那些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把动物与人类声音的相似性凸显出来。紧接着第3段,作者再次回到“音乐”主题:“总有一种持续不断的音乐潜在于所有其他信号之下。”下面举出了白蚁的例子:白蚁在蚁穴中用头部敲击地面,发出打击乐式的声音,有着高度的组织规律,“就像定音鼓部的谱号”。第4段还进一步描述了白蚁为制造某种很大的声音而“猛力扭动身体,以至于让反冲力把它弹到两三厘米高的空中”的生动景象。但是,这种特别的声音,却未必具有某种具体的意义。第5段,又把生物的声音与人类做了类比:外星人,也许会把人类发出的高尔夫球的咔哒声解释为“警告的叫唤”“求偶的信号”或“领土占有的宣言”,显然这是牵强可笑的。同理,人类也不能简单地把动物发出的某种声音解释为某种具体的意义。第6段举蝙蝠的例子补充说明,尽管蝙蝠发出的许多声音是为了捕获昆虫的特定需要,但某些声音也毫无功利目的,只是为了彼此交流或休息时的娱乐。第7、8两段,列举众多动物的例子说明,动物可以用自己的脚爪、头部、腹部、牙齿、口唇、胸脯、骨节、咽喉等各种器官来发声,构成了一个不甘寂寞的音响世界。这两段的说明顺序,是动物发声器官的由表及里。第9、10段,以鸟类的歌声为例,继续强调,动物在许多事务性声音(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之外,还会发出“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其中对画眉歌声的描述尤为生动。第11段,再次将生物的音乐与人类的音乐作类比。作者认为,原始人的创作歌曲与洞穴岩画一样,唱歌同说话一样,都是一种生物性本能需要。由此可以类推,动物发出的声音中,也必然含有超功利的、纯粹娱乐或审美的音乐。第12、13段,用更加生动、优美的语言,细致描述了动物们发出的合奏曲、交响乐。如果说,前文描写的画眉等鸟儿的鸣唱,还只是婉转的小调,那么,这里成群的蟋蟀或蚯蚓、结队的鲸鱼和海鸟的合奏,就显得更为气势磅礴、波澜壮阔。令人读之,不禁为大自然的雄浑天籁所深深感染。正是这乐曲的无比美妙,令作者相信:“这些曲调是真正的音乐”。第14段,又一次用外星人听人类音乐的误会来类比说明,音乐并不具有某种特定的意义(如表明“贝多芬在此”“巴尔托克在此”)。最后两段是全文的第二部分,作者自称“冒昧”地为音乐的存在做出了一种宇宙学、热力学的解释,认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为这个世界上的音乐,有着深刻而玄妙的物理成因,这使得作者的观点不仅限于现象描述,而且有了理论根源。二、技巧鉴赏本文主要运用了两个显著的说明方法,一是举例子,二是作比较。为了说明动物界充满音乐,作者列举了白蚁、画眉、鲸鱼等各种动物的例子,并生动地描述了它们发出的美妙音响。人类与动物音乐的比较,更是贯穿于全文,旨在说明动物与人类一样,有着超功利的音乐。1.举例子:第3、4段:白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