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想的含义(3)培养实验、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热爱科学、探究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思维习惯;(3)通过对平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培养科学探究的方法难点:平面镜成像像物等大特点;虚像是怎样形成教学设计思想:1、通过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领略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2、本课的重点是: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实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等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身物→把平面镜改为白玻璃(实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教学器材教具:镜子,多媒体,投影仪学具:平板玻璃,平面镜,玻璃架白纸三角板蜡烛(两支)电池(两个)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欣赏魔术:杯中燃烧的蜡烛(课件播放)提出问题:为什么杯中的水不能把火熄灭?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对于物,平面镜,像。这三者你想知道什么?同桌之间讨论一下。(小组讨论)(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二、新课教学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形状及位置与物体的大小、形状及位置有什么关系?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否真实存在?2、猜想和假设让学生观察圆珠笔在镜中的像的移动情况,针对问题进行猜想[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1)、像与物等大;(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左右相反;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明确探究目的][老师给学生思考空间,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设疑]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明确探究方法]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同学们找桌子上的器材试试看,行不行。[白玻璃暂时不取出](用两个相同的电池;用两只相同的蜡烛)同学们成功了吗?有什么障碍?学生:从平面镜的正面看见了像,想把“替身物体”放到平面镜后面的像位置上,从平面镜的背面,只看到“替身物体”,而看不见像,所以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为什么像不见了呢?[学生:思考、讨论]平面镜成的像是真实存在的么?不是的,平面镜的背面有一层漆,光线是不能透射过去的。[小结]好!平面镜成的像不是真实光线相交而成的像,所以叫作虚像。怎样才能同时看见像和“替身物体”?[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要同时观察到像和替身物体,必须要让物体通过镜面的反射光线和替身物射出的光线都能进入人眼。(教师在此可作适当解释“光的反射”,具体下面要学习)好![激疑]我们看见物体在平面镜内成的像是由于物体射出光线(或反射)经过镜面的反射进入人眼的。怎样才能同时看见镜后的替身物呢?必须使平面镜后面的替身物射出的光线透过平面镜进入人眼。非常好![激疑]那么现在镜后的替身物射出光线为什么没有透过平面镜进入人眼?被涂在平面镜后面的漆挡住,光线无法透过平面镜。那么怎么办?把涂在镜后的漆刮掉。想一想,有没有其它办法?换成平滑的白玻璃做。好!现在拿出平滑的白玻璃,再选择器材试一试实验。[学生选择器材实验]同学们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困难和问题。像较弱,看不清。同学们,电池的像比较弱,看不清楚,你有办法让物体所成的像明亮起来?增强光的亮度(照度)。用点燃的蜡烛做。同学们,试试看。[启发]作为替身物的蜡烛(没点燃的)应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