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辨别本文采用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2、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3、用制作资料卡片的方法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4、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学法指导:题目告诉了我们作者谈论的话题。首先请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的认识,并想想他是怎样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思路与方法);其次,选择其中一些段落多多朗读,感受一下演讲的语言特点;最后,选择其中一些经典句和格言做做资料卡片,积累写作素材。特别要注意的是,读书时要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可对文中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或作一些论据补充。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1.精心导入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或者:同学们,我们做学生的总希望自己学习最好,事实上,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希望做到最好。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梁启超先生就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敬业与乐业》。)2.简介作者。走近梁启超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多媒体出示: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二、自主学习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找出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在什么地方提出来的?3.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作者是如何论述的?给课文划分段落。4.文章运用了几种论据?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三、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四、反馈交流1.给加点字注音或解释。(出示课件或小黑板)旁鹜亵渎骈进强聒不舍佝偻承蜩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亵渎:轻慢,不尊重。(让两位同学分别解释、注音,其他同学纠正。)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3.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作者是如何论述的?明确: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l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4.文章运用了几种论据?明确:文章运用了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两种。(作者列举的事实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自己亲身经历的经验。很具典型性、代表性。)5.研读赏析课文第三、四段。(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4。)①第三段文字主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文章分哪几个层次来论述的?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