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方面(1)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及提出,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及特征,要求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2)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光辉旗帜。(3)了解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及其形成、成熟与发展。2.思想教育方面通过对毛泽东其人和毛泽东思想的概括性介绍,教育学生:毛泽东个人魅力和毛泽东思想已经渗入到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要认清中国的基本国情,必须自学习毛泽东思想开始。3.能力培养方面通过本章理论概要的学习,培养学生概括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框架及其基本内容。(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轨迹。2.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理解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2)如何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课时分配约用3节课完成教学任务。主要教学内容第一章毛泽东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科学体系一、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提出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提出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结果。(1)1941年3月,延安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写的《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1家》中最早使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提法。(2)1943年7月,王稼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明确提出并多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3)1945年5月,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第一次在全党范围内提出并系统阐述了毛泽东思想,中共七大还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从1943年前后被逐步提出来,到1945年被党的七大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不是偶然的和随意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1)就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来说,这一时期它已进入了成熟、完善和系统化阶段,这是提出毛泽东思想并确立其在全党指导思想地位的重要理论前提。(2)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并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具备了重要的历史条件。(3)毛泽东个人在毛泽东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卓越贡献,是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得以提出并被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的主观条件。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作了严谨、科学、系统和迄今为止最为完善的概括。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它“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概括和表述的理论贡献在于:(1)正确回答了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之间的关系。(2)正确回答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关系。(3)正确回答了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毛泽东的个人贡献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贡献之间的关系。(4)对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错误作了科学的区分。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1.《决议》明确了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框架和内容。①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主要论述:革命的性质、任务、动力、前途、“三大法宝”。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主要论述: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学说;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中国工业化道路理论。③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主要论述:人民军队的性质、任务、宗旨、原则的论2述;游击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思想。④关于政策和策略理论—→主要论述: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线思想;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思想;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思想。⑤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主要论述: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思想;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