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习目标:1.识记中国古代在金属冶炼术、纺织技术、陶瓷技术等方面的重大成就。2.理解归纳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特征,能够正确评价官营手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了解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地位经历的消长变化过程,认识其变化的原因。4.归纳概括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情景导学]罗马帝国时期,士兵进行战争时,每刺一下,都要将剑重新抻直,而我国的铁制兵器已经相当成熟。思考: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春秋时期,我国已经能冶炼生铁。[教材导学]1.青铜制造(1)时期: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2)特点:数量多,种类齐备,工艺精湛,造型生动。2.钢铁冶炼(1)成就: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2)作用:铁器的广泛使用,特别是把钢应用到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制作上,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3)燃料的变化: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北宋时普及;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名师点拨]春秋时期发明的冶炼生铁技术对社会的积极作用铁器的使用,增强了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劳动成为可能,大大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二、衣被天下[情景导学]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演员都穿着棉布长衫,甚至掰玉米吃。思考:如果你是编剧,请指出出现了哪些错误。提示: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是在明朝后期,玉米是明代传入我国的。[教材导学]纺织业的发展[易错易混]棉花在中国种植并不是始于宋末元初,棉纺织业也不是始于宋元时期,其实中国的边疆地区,如西域早在汉代就已开始种植棉花并纺织棉布,但是中国内地棉花种植是始于宋元的。三、从烧陶到制瓷[情景导学]上图的青花瓷拍卖出了2.3亿元的高价,中国的艺术品像中国的历史一样厚重。思考:青花瓷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为什么外国人将中国称为China?提示:元代。因为中国的瓷器发达,领先于世界。[教材导学]1.陶器(1)发明的时间:新石器时代。(2)成就: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闻名于世的陶器工艺,如彩陶、黑陶和白陶等。2.制瓷技术(1)东汉晚期,人们已烧制出青瓷。(2)南北朝时期,成功烧制出白瓷。(3)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4)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5)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6)明清时期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制瓷工艺。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情景导学]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思考: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纺织品走向如何?提示: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教材导学]1.家庭手工业(1)特点①与农业相结合,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②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2)影响①对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②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2.官营手工业(1)地位: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2)特点①官府设工官统一经营管理。②工匠职业世袭。③生产关系从征役制到雇募制。④代表古代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3)评价①积极: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提高。②消极:缺乏竞争;采取强制工匠服役的手段,引起了工匠的不满。3.私营手工业(1)发展历程①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②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2)经营方式①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繁荣,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②明中后期,孕育出了雇佣劳动关系。[易错易混]雇募制≠雇佣制产生的领域不同:雇募制产生于官营手工业,而雇佣制产生于民营手工业。性质不同:雇募制下工匠虽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但本质上仍属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范畴,而雇佣制下工匠有充分的人身自由,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范畴。[图解识记]用三个“三”巧记中国古代手工业探究点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材料探史][史料呈现]材料一①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国语·晋语》“天子之六工,曰②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