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9月月考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礼记·礼运篇》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一记载反映了A.分封制开始出现B.阶级矛盾尖锐C.社会贫富分化严重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2.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这表明A.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3.分封制又叫“分土封侯制”,是古代中国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由此推断A.分封制产生于东周B.古代历朝都实行分封制C.分封的核心是土地D.封侯有义务保护周天子4.左面漫画体现了诸侯对周天子哪项义务A.交纳贡赋B.朝觐述职C.随从作战,拱卫王室D.设置官职5.《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6.下面具有大宗与小宗双重身份的是A.诸侯与大夫B.天子与诸侯C.大夫和士D.士和诸侯7.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8.秦汉时的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任命郡守和县令C.管理全国军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9.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与西周政治制度相比,主要特点是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世卿世禄制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B.颁布“推恩令”C.设置刺史D.实行三省六部制11.汉武帝主政后,有意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传统。他的做法中不可能包括A.频繁换相B.设立三省六部,分割相权C.设立中朝D.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12.(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A.施恩于诸侯子弟B.削弱诸侯王的力量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D.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13.宋太祖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为此,北宋采取的措施有①解除统军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②分军权给地方③由中央掌控地方财政④派文官管理地方政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4.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A.秦朝B.西汉C.唐朝D.宋朝15.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的实质是A.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B.国家行政事务日益增多C.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重D.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16.1870年,美国人史皮尔说:“它没有世袭等级……它没有财富的权力,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它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这里的“它”指的是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7.隋唐时期创立和完善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如下图),这一制度的执行机构是①中书省②门下省③尚书省④六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18.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A.汉长安B.唐长安C.宋汴梁D.元大都19.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20.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B.参与决策,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