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4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基础巩固1.下列金属冶炼技术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青铜铸造技术②灌钢法③用煤做燃料冶铁④焦炭炼铁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②①④③解析:①商周,②南北朝,③汉代,④南宋,故应为B。答案:B2.“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A.丝B.棉C.毛D.麻解析:棉花种植是宋元时期引进到中国,而棉布是到明朝中期以后成为百姓衣料的,在此之前,丝毛织品不是普通百姓能享用的,故所谓“布衣”其实是麻衣。答案:D3.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解析:宋代时我国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推广到闽粤等地。元代时棉纺织技术进一步发展,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明朝时期棉花的种植进一步扩大,民间麻的种植量大量减少。答案:A4.在灌钢法的发明为世界冶炼技术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同时,制瓷业中的新品种在逐步走向成熟,为后期瓷器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这一品种是()A.白瓷B.青瓷C.秘色瓷D.青花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制瓷业的特点的理解能力。灌钢法是中国早期炼钢技术一项最突出的成就。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了技术更为先进的灌钢法,用此法制作的兵器坚韧锋利。B东汉晚期,C唐朝,D原始青花于唐宋已见端倪,元代景德镇湖田窑出现成熟青花。答案:A5.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品种繁多,以下我国陶瓷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①珐琅彩②五彩瓷③青花瓷④白瓷⑤青瓷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③④⑤①②D.②③④⑤①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再认和再现能力。青瓷是在东汉,白瓷在南北朝,青花瓷在元代,五彩瓷在明代,珐琅彩在清代。答案:B6.官营手工业直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答案:B7.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解析:依据“‘波斯锦’等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这一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互动不断深入,故D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B项表述不符合题意;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D8.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具有世代传习的特点。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其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这种传习方式出现的原因和影响是()①手工业市场的狭小迫使手工业劳动者以此自卫②自然经济封闭保守性的影响③保证了手工业成品的工艺水平④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主要的经营方式,这就导致了手工业生产市场的狭小,对技术的垄断成为保持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同时,自然经济的封闭保守性也影响了我国古代技术的传习方式。这种传习方式一方面保证了手工业成品的工艺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其制作技术的秘密性而又无法推广,使许多精湛的手工业技术失传或变异,妨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A9.《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解析:本题要求在获取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对官营手工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