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历史选择题的时候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材料,可以跟课本知识不一样或完全对立;最需要注意的是时间和事件,尤其是特俗的时间段,如 1959—1961 年,立马反映为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等,这是历史学习的关键。2、做历史选择题最好的方法是排除法,即排除与材料无关、不符合史实的选项。3、一般而言,遇到过于绝对的、开始或结束等,都是错的,但是仍要结合材料;倘若遇到程度副词,如严重、很大之类的,需要注意。4、一般而言,说法比较中肯的,如一定程度上之类可以列为优先选择,当然是尊重材料。5、要区分群体和个体,个体是不能反映群体意识的,切勿以偏概全。6、易错易误知识点修正:(1)先秦时代(夏商周)没有实现中央集权,也没有皇权,但有君权(君王的权力);(2)宗法制侧重于家庭内部关系的调整,而分封制则侧重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从秦到清,如果涉及中央官制,一般是考察君主专制;如果君主的某些行为受到限制,则君权受到限制;如果涉及中央和地方,则考察中央集权。(4)中国古代没有所谓的民主政治。(5)存在即为合理,所以如果说某种制度不适应发展,其应该出现很多弊端。(6)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私有制的存在,故而不可能消除;正是由于私有制的存在,才导明清租赁关系的盛行。(7)在考察史学方法的时候,一定切记正确的结论要经过考古文物和文献记载的双重验证。(8)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南宋时期,进而导致南宋以后文化呈现南强北弱的趋向。(9)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段,既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也是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的时候,也出现了反封建思想。(10)儒家思想遭到挑战的有:魏晋南北朝(佛道冲击)、新文化运动(动摇)。(11)从人头税到土地税的转变,反映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呈现减弱趋势,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2)雅典是西方民主的起源,其最大的问题在轮番而治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主要表现在没有治理才能的人可以担任国家领袖,故而针对这一弊端,苏格拉底等人倡导精英政治。(13)罗马的法律是西方法律的起源,其公民法时间是前 449 年—前 3 世纪中叶,万民法则在前 3 世纪中叶以后。(14)军机处、内阁只是辅政机构,没有决策权,其权利的增大反映了皇权的强化。(15)在近代探索中,中西结合可以说是一大特点。(16)一般我们所说的经济封锁出现两个时期,即 1927—1937,1949—1979 年。(17)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每个阶段都有其重要原因,如在 1897—1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