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自己较劲 王洛勇出生在河南洛阳,11 岁时开始学习京剧。大学毕业后,王洛勇毅然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硬是与自己较劲,与英语较劲,奔赴大洋彼岸学习音乐剧——一个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 初到羡国时,王洛勇只套几句简单的日常用语。根本无法听懂教授快如机枪的英语讲课。一个朋友热心地教他一招:“如果教授提问,多说 yes,少用 no。”上课第四天,教授就提问他——因为他是第一个来学戏剧表演的中国人。王洛勇一听,头都大了,只好硬着头皮回答“yes”。一连串的提问,一连串的“yes”。教授很生气:“你听不懂,就剐再采上课了。”王洛勇仍响亮地回答:“yes!”引得哄堂大筻。下课后,教授把王洛勇领到办公室。给他一份英语试卷,他绞尽脑汁也只做对几分。于是,学校立即通知他:取消奖学金。开除学籍。这样,王洛勇就被路易斯安邪大学踢出了校门。 走投无路的他只得以刷油漆和教太极拳为生。记得圣诞节那天,为省 1 美元地铁钱,王洛勇徒步到心中妁“圣殿”——百老汇,并发誓终有一日要登上这个舞台。 一个连英语都不过关的中国人,又怎能去与美国人争角色呢?被逼上绝路的王洛勇开始蓄发明志。与自己较劲:不学会英语,就绝不剪发。一年后他长发披肩。为了学好英语,他给瘫痪老人念书报、当保姆、送外卖、剪草坪……一只要有利于练英语的工作他都做。为了记单词,他在口袋、书包、教室、房间各放了一本小词典,随手翻阔,随时背记。为了练就地道的美或英语,他在嘴里含红酒瓶木塞练习发音。每练到一定程度,他就在上面刻上标记,以掌握后槽牙的开合程度。他就是用这种方法,成功地克服了亚洲人说英语时后槽矛开合不足的毛病。 三年后,他以清晰准确的发音、明亮圆润的台词与对白,征服了挑别的百老汇导演,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其实,在生活上,王洛勇也是个喜欢与自己较劲的人。初来美国时。他不修边幅,邋里邋遏。记得在排练《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一场戏时,尽管他演技娴熟,吐词清晰,但无一个女生愿意与他搭戏。他非常疑惑,问老师这是为什么?老师却反问他:“难道你自己一点儿都不知道吗?你有严重的口臭。”老师的话如当头棒喝。将王洛勇猛然击醒。 第二天,王洛勇就去看牙医。医生检查后十分惊讶,说牙结石太深,急需治疗。有趣的是,医生并没带他去治疗室,而是领到医学院的教室,然后对学生们说: “我终于在你们毕业前找到了一位从未洗牙、牙质好、但牙根极坏的病例。你们每人洗两颗,处理好了,方能毕业。”他万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