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讲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高考命题解读]分析年份高考(全国卷)四年命题情况对照分析1.考查方式受力分析是研究物体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的前提,并且将贯穿力学和电学问题分析的全过程.从历年命题看,主要在选择题中单独考查,同时对平衡问题的分析在后面的计算题中往往有所涉及.2.命题趋势本部分内容在高考命题中也有两大趋势:一是向着选择题单独考查的方向发展;二是选择题单独考查与电学综合考查并存.题 号命题点2014 年Ⅱ 卷 23题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模型为串联弹簧2015 年未命题2016 年Ⅰ 卷 19题物体受力的动态平衡,滑轮模型Ⅱ 卷 14题单物体受三力的动态平衡问题,图解法分析Ⅲ 卷 17题滑轮模型的平衡问题,数学几何关系2017 年Ⅰ 卷 21题单物体受三力的动态平衡问题,图解法分析Ⅱ 卷 16题物体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的应用Ⅲ 卷 17题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Ⅲ 卷 22题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一、力1.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3.性质:力具有物质性、相互性、共存性、矢量性、独立性等特征.4.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二、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注意: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竖直向下的一个分力.2.大小:G=mg,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注意:(1)物体的质量不会变;(2)G 的变化是由在地球上不同位置处 g 的变化引起的.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注意:竖直向下是和水平面垂直,不一定和接触面垂直,也不一定指向地心.4.重心: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受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即物体的重心.(1)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质量分布.(2)不规则薄板形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悬挂法.注意: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自测 1 (多选)关于地球上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重力作用B.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垂直于水平面C.重心是物体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故重心一定在物体上D.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答案 BD三、弹力1.弹力:(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2)产生条件:① 物体间直接接触;② 接触处发生形变.(3)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2.胡克定律:(1)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力和弹簧形变大小(伸长或缩短的量)成正比.(2)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