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安徽文综·T8)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④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和作用。做好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有效提取、对教材理论的准确理解和把握。【解析】选B。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正确;不同国家的城市雕塑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色彩,而不是对世界文化的认同,②错误;城市雕塑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蕴含了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③正确;④“决定”夸大了城市雕塑的作用。2.(2012·北京文综·T24)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优秀城市雕塑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①显示城市的文化底蕴②活跃城市的文化市场③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④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题指南】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回答本题必须对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正确解读:文化价值即文化的作用;优秀城市雕塑作为公共文化设施,是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在文化市场流通的文化产品,由文化产业部门提供。【解析】选A。文化产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城市的文化底蕴可以通过优秀城市雕塑去认识,①入选;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说,优秀的文化可以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③入选。优秀城市雕塑的社会效益是主要的,经济效益要服从于社会效益,②不选;④明显与事实不符,不选。二、非选择题3.(2012·海南单科·T2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各地竞相争夺历史名人、“名人故里”的现象。【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学生对各地竞相争夺历史名人、“名人故里”现象的认识,属于原因类题目。注意根据材料和设问组织答案。【解析】从历史文化资源对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意义、文化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发展文化产业的策略等角度分析。答案:(1)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利于发展文化生产力,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加剧了对文化资源的争夺;一些地方文化创新力弱,发展文化产业的办法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