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安徽专用)梯级巩固+课后落实:第十七单元第一讲世界地理概况(2013·烟台四校联考)下图是世界海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最容易出现地震海啸的海区是()A.XB.YC.MD.N2.最可能没有大陆架的海区是()A.XB.YC.MD.N解析:第1题,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环太平洋地震带浅源大地震最多,深海海沟的分布也最广泛,故地震海啸多发生在这一海域。第2题,M海区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区域,南极洲板块向美洲板块俯冲,形成了深邃的海沟,高大陡峭的安第斯山脉直落深邃的(秘鲁—智利)海沟,大陆架和大陆坡都较狭窄。答案:1.C2.C读图,回答3~4题。3.如果甲地全年受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交替控制,则该地不可能位于()A.亚洲B.南美洲C.欧洲D.北美洲4.如果该陆地为亚欧大陆,则乙地所在区域()A.春季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B.夏季多梅雨,影响农业生产C.秋季晴朗干燥,适合棉花采摘D.冬季多风沙,土壤盐分向地表积聚解析:第3题,全年受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交替控制的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区,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则甲地应在北半球,不可能位于南美洲。第4题,若该陆地为亚欧大陆,且乙地的纬度为40°N,则该地位于华北平原,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多干旱;梅雨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9月锋面雨带南撤,天气晴朗干燥,有利于棉花的采摘;冬季是一年中土壤盐分最为稳定的时期。答案:3.B4.C(2013·颍河中学第二学期期中)人类密集地区称人类大陆。读图,回答5~6题。5.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布()A.高纬度比低纬度多B.欧洲比亚洲多C.西半球比东半球多D.平原比山区多6.关于图中①~④人口密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人口增长率高,迁入人口比重大B.②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表现明显C.③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捷D.④制造业发达,是产业转移的承接区解析:第5题,世界人口分布平原地区多于山区,低纬度多于高纬度,亚洲多于欧洲,东半球多于西半球(西半球主要是美洲)。第6题,③位于欧洲西部,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利;①是亚洲东部,人口增长数量较多,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而迁入人口比重较小;②是南亚,经济较落后而城市化水平较低;④为美国,制造业发达,是产业转移的迁出地。答案:5.D6.C读某地景观图,完成7~8题。7.图中景观对应的自然带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热带草原带C.苔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8.图中稀树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水分B.热量C.地形D.洋流解析:第7题,图中景观为非洲大草原,对应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第8题,该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季,干季降水少,不能满足树木生长对水分的需求。答案:7.B8.A(2012·高考北京卷)下图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该游牧活动()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10.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解析:第9题,依据图中两地气候信息“纬度较低,降水分干湿两季”,可判断该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游牧活动要逐水草而居,故B项正确、A项错误。又依据比例尺,以及纬度相差1°约为111千米,可知该游牧活动向南最多可至6°S附近,故C项错误。第10题,图中显示甲位于游牧活动由基塔莱向多多马迁徙过程中;而降水是使其迁徙的主要因素,故此时应是基塔莱降水逐渐减少(8~12月)、多多马降水逐渐增加(10月~次年1月)的时期,即10月最可能。答案:9.B10.D(2013·肥西农兴中学一模)下图中数字表示城市,读图,回答1~2题。1.图中阴影部分最可能表示世界()A.石油主产区B.重要城市带C.主要工业区D.主要森林带2.图中城市()A.有两个位于西半球B.正午太阳高度③>④C.⑤在①的东南方向D.多位于中纬度地区解析:第1题,依据经纬度可判断,图中北部阴影区主要分布在北美和亚欧大陆的高纬度地区,是亚寒带针叶林的主要分布区;赤道地区共有三个区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