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知识与能力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实,探究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培养学生依据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张自忠和左权的典型事迹,以及全国各界团结抗战的情况,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明确论从史出的基本观点;根据中共七大的背景和内容,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将本课所学内容与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将抗日战争和之前学习的列强侵华战争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结合现实,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重点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14年抗战。2015年9月3日,是中国第二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首个决定放假的抗战胜利纪念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3月国务院专门发布活动通知,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并对纪念活动作出总体安排。(展示相关图片、播放视频)上述活动就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一、全民族坚持抗战教师:(讲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深感兵力不足,对国民政府实行政治诱降,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党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教师:(展示材料)请同学们探究皖南事变的原因。周恩来为《新华日报》题写“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力声讨。学生:(探究、讨论)教师:(讲解)面对日本侵略者大肆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摩擦”,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封锁,坚持全民族抗战。教师:(图片展示)教师:(总结)中国全民族坚持抗战,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二、中共七大教师:(展示材料)材料一中共七大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材料二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教师:中共七大何时、何地召开的?主要解决哪两个问题?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学生1: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学生2:解决怎样夺取最后的胜利以及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学生3:大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教师:中共的七大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抗战的最后胜利。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教师:(展示材料)材料一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德国在欧洲败局已定,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遭到美国的沉重打击,陷入困境。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顽强抵抗,1944年到1945年初,八路军和新四军开始局部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教师:结合材料回答,1944年到1945年初,抗战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教师:1945年8月后,抗战形势又有怎样的发展?学生:(思考、回答)(1)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