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和液化(1)课题二、液化和汽化课型:实验探究型教师:丁玉祥南航附中初中部(21000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致冷。2、过程与方法目标●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汽化和液化现象的兴趣和对相关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物态变化的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物理道理。重点难点教学的难点:液体蒸发时要吸热有致冷作用和液体沸腾时温度要继续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教学的重点:蒸发的特点和蒸发吸热,知道液化现象和液化的方法,以及通过实验总结出沸腾的现象和沸腾的特点。教学任务分析1、学生起点能力:在原有知识方面,学生已有物质存在三种状态的知识,知道物体升高温度要吸热,日常生活中见过一些汽化和液化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在技能方面,已会初步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液体温度;上节课后练习中初步接触过图像的绘制方法。2、知识与原有知识的关系:是一个上位、下位的关系;新学知识中的汽化和液化是并列的关系。3、学习目标的类型与先决条件: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第1、2、3条目标是陈述性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中的第2条是程序性目标。在掌握好陈述性目标的基础上,才能顺利理解和实现程序性目标。4、课时安排:一课时学法指导会用实验方法探究液体沸腾的特点;会用压缩体积和降低气体温度的方法使气体液化教学器材塑料袋1个,热水,细绳,、锥形瓶、表面皿、冰块若干、乙醚、针筒、电脑课件、分组实验:试管,温度计、酒精灯、橡皮塞、铁架台、火柴各24组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电脑模拟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提出问题:夏天凉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想想做做:将一透明的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子把袋口扎紧,然后将其放入80℃的热水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会看到什么现象?怎样解释这些变化呢?引入课题“二汽化和液化”应尽量指导学生注意仔细观察塑料袋的大小变化,以及袋的侧壁上有变化。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问题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合作探教师介绍: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并指出汽化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蒸发,另一种是沸腾。板书:液化、汽化的定义以及汽化两种方式。二、观察蒸发现象,了解蒸发特点活动1:找两位学生上讲台,在其手背上涂一些酒精,引导学生观察手背上酒精的变化,并交流手背上涂酒精处有什么感觉?活动2:把温度计放在投影仪下,在玻璃交流自己的体验汇报观察结果初步感知液化和汽化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和交流能力提高可视度究合作探究泡上涂一些酒精,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无变化?引导学生讨论得出两个“活动”的共同点是酒精都是由液态变气态,酒精的这种状态的变化,物理上称“蒸发”。那么,温度计示数变化又说明什么?结论:蒸发要从周围物体吸热。生活中的蒸发,引导学生汇报生活中还有哪些蒸发现象,并引导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了解如何减慢液体的蒸发。提问:同学们在家烧过开水吗?见过水的沸腾吗?那么,水在沸腾时有何特征?下面我们来探究以下水在沸腾的特点三、探究沸腾的特点,区分与蒸发异同提问:要探究水沸腾,你认为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教师帮助补充铁架台等器材。提问:把水加热开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缩短水烧开的时间,有什么改进方法?活动:分组探究水从加热到沸腾的过程特征。要求:1、按照教材图2-15安装实验器材,学生提醒学生加热过程中注意安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交流生活中有关蒸发现象的经验和体会温度计水烧杯酒精灯火柴用温水注意观察现象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和分析问题能力丰富学生生活经验,交流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引起关注,并思考其中蕴涵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会进行实验方案的改进和修正确定观察的重点全。2、加热温水,观察水中发生的变化(描述的点:水的温度、水发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