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第三章第四节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二.重点、难点1.重点: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的情况及其历史影响2.难点:美国内战前两种经济的矛盾。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第四节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蓬勃开展,在欧洲和北美,资本主义有了很大发展。为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加快发展步伐,俄、美、德、意等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政治斗争。(一)俄国1861年改革1.改革的历史背景。第一,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农奴制的矛盾。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农奴制的存在却严重阻碍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表现是农民生活极其贫困,而且没有充分的人身自由,造成国内市场狭窄,自由劳动力缺乏。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第二,1853—1856年,俄国在同英法实行的克里米亚战争中遭到惨败,使俄国的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运动风起云涌。俄国统治者意识到“与其让农民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地解放农民。”为了挽救统治危机,不得不进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1853年,俄国借口奥斯曼帝国迫害东正教教徒,大举进攻土耳其,俄土战争爆发。为了遏制俄国向地中海扩张,1854年,英法对俄宣战,克里米亚战争发生。1855年,俄国因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失陷,向英法求和,签订巴黎和约。俄国失去了在黑海保有舰队及在黑海保留要塞的权利。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俄国社会经济落后,而经济落后的根源又是农奴制的存在。由于经济落后,俄军装备极差,军需不足,从俄国中部调兵所需时间甚至超过英法从国内调兵时间,这必然影响战争的进行。大战爆发,沙俄政府为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进一步残酷剥削农奴,引起农奴的反抗,结果造成后方吃紧,军需不足,大大削弱了军队战斗力。总之,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2.改革的内容:1861年春,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奴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3.对改革的评价:第一,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农奴制度及高价出售份地,使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获得了自由劳动力和资金,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所以说,它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改革也使农奴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并获得了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这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二,这次改革很不彻底,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这种以牺牲农民利益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人民购买力降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运动仍然不断发生。加之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二)美国内战1.美国的领土扩张:美国独立后,一直奉行领土扩张政策,仅70余年,就通过低价购买,武装颠覆和侵略战争等手段,从法国、西班牙、墨西哥和英国手中获得5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9世纪中期,美国领土达到770万平方公里。随着领土扩张,出现了美国历史上的西进运动。一方面,土著印第安人被屠杀,被驱赶;另一方面,西进运动把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广到西部,使西部得到开发,同时也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2.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自独立战争以前,美国就存在着两种经济形式,即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这两种经济形式虽然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独立战争时期,为了战胜英国殖民者,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阶级形成了同盟。美国独立后,由于南方奴隶主坚持实行奴隶制,致使南北矛盾日趋尖锐。随着美国领土的扩张和西进运动,在新的领土和新开发地区实行怎样的经济制度使双方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最后双方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因为奴隶制的存在,使资本主义的发展缺乏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原料和市场。这在经济上成为阻碍美国经济发展在政治上成为导致美国国家分裂的危险因素。在...